• 17阅读
  • 0回复

一位朝鲜族养母的情和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28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位朝鲜族养母的情和泪
秦皇岛日报记者郭晓涓新华社记者屈维英
1月27日,秦皇岛天开大厦的会场上,一位牙齿脱落、行动不便的妇女,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一袋厚重的捐款时,不禁失声痛哭起来。目睹此情此景,在场的人一个个潸然泪下……
这位妇女的泪水,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朝鲜族母亲,用无私无悔的爱养育和拯救一个汉族儿子的动人故事。
那是1985年冬季的一天,黑龙江省孙吴县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午饭时间,孙吴一中的汉族学生杨思佳回到宿舍后既无饭票,又无分文,只好拿起书本,抵抗咕嘟乱叫的肚子。原来,这个苦命的孩子在记忆里从未有过父母的爱抚。母亲在他三岁时离开了人世,接着是父亲患了骨癌,卧病不起,由继母照顾。小思佳是在亲戚、邻居的接济下,饥一顿、饱一顿长到15岁的。但他聪明好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当班长,后来用优异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孙吴一中,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主席。那天中午,他饿着肚子啃书本的顽强劲儿,深深打动了同桌的朝鲜族同学金明浩。小金的母亲白玉兰噙着泪水听完了儿子的讲述后,拿出家里仅有的26元钱,交给儿子说:“把这些钱都给思佳哥哥,今晚就带他来吃饭吧。”晚上,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思佳来了,白玉兰给他端上了朝鲜族打糕,还有许多好吃的饭菜,并一个劲地叮咛他:“孩子,到这里就和自己的家一样。”望着思佳狼吞虎咽的样子和他那单薄的衣裳,白玉兰的心在流泪:“孩子,以后天天上大娘这儿吃饭来吧,有明浩吃的,就有你吃的……”
思佳睡着了。早晨醒来时,他那条破旧的球裤和短得盖不住小腿的单裤不见了,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崭新的棉裤、烤干的鞋垫。打这以后,思佳每天和明浩同吃同往。大娘为他买了线衣、线裤、棉鞋、手套,用圣洁的母爱温暖了小思佳的心。一天深夜,思佳不由自主地跪在白玉兰面前,泣不成声地恳求说:“大娘,我的生母不在了,您就是我的亲妈妈,请您收下我这个儿子吧!”思佳扑向了母亲的怀抱。这个从小失去母爱的苦孩子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思佳的到来,使白玉兰这个本来就很清贫的家日子更加紧巴了。为了让孩子们有饭吃、有书念,白玉兰的丈夫金硕究提前退休,又另谋职业,付出双倍的汗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6年6月,当杨思佳准备迎接高考的关键时刻,严重的病魔向他袭来,当地医生诊断是血液病,最多活不了一个月!望着悲痛绝望的思佳,白玉兰的心碎了,她暗暗发誓: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给思佳治病。从此,她带着面色苍白的思佳,苦苦奔波在哈尔滨和北京之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思佳被确诊为尚可治愈的溶血性贫血。白玉兰的脸上有了笑容,但巨额的医疗费用又像千斤重担压在她瘦弱的身上。白玉兰同丈夫一样,提前退休,到一家小饭店给人家洗碗、和面,每月拿回200元钱。为了给思佳治病,一家人省吃俭用,经常是咸菜、大酱当主菜。家里值钱一点的东西全变卖了。一家人只好四处求情借钱,不久便债台高筑。白玉兰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牙也只剩下几颗了!
白玉兰养育和拯救杨思佳的动人故事,不胫而走。孙吴县的父老乡亲纷纷解囊,给他捐款1.4万元,使思佳的病情得到多方治疗。县里得知杨思佳因病晕倒在考场时,破例把他送进哈尔滨师范大学外语系。
思佳不负乡亲父老的厚望,第一学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二学期,他的旧病犯了。1993年隆冬,白玉兰怀着一线希冀来到秦皇岛一个亲戚家。但由于操劳过度,第三天她就因脑出血被送进了医院。正在东北住院治病的杨思佳闻讯后,出了院,星夜赶到母亲的身边。看到远路赶来的面容憔悴的儿子,躺在病床上输血的白玉兰又痛哭起来。她说:“思佳这孩子的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有两三万元啊……”
这位慈母的哭声感动了《秦皇岛日报》一位女记者的心,她采访了白玉兰母子,在《秦皇岛日报》上报道了这位朝鲜族养母的动人事迹。通讯发表后,引起秦皇岛市民的同情和关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给他们母子俩捐款1万多元,解除了他们的困境。
市委宣传部还把白玉兰母子请到大会上作报告,号召人们学习白玉兰“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的高尚品质,树立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就在这次会上,当白玉兰接过一袋沉甸甸的捐款时,忍不住哭了起来……
早春二月,白玉兰母子带着对秦皇岛人民的深情厚爱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但这位慈母的泪还在流。在秦皇岛病倒得救之后,她那双勤劳的双手已不再灵活了,麻木的半身躯体使她丧失了劳动能力,而这些她都能自然地去接受、去适应,唯独使她放心不下的还是思佳的病,因为她知道这是一种只要有三几万元就可以彻底治好的病。但这点钱对他们母子来说实在太难得了。她们母子再一次希望富有同情心的人们伸出援救之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