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吸取收购小麦经验,做好秋粮收购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18
第2版()
专栏:经济工作述评

吸取收购小麦经验,做好秋粮收购工作
各地粮食部门和供销合作社,今年都很重视小麦收购工作。截至八月上旬统计,合作社已超额完成全年小麦代购计划的百分之一百零二强。但从地区上看,收购任务完成的情况是十分不平衡的。中南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百分之二十二,华东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百分之二十;而西南区只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三,华北区只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二,西北最差,只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十九点六。
各地购麦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某些地区对市场管理不善、牌市价脱节、影响收购外,主要在于有些粮食部门和合作社干部对收购小麦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粮食部门和合作社的领导干部,单纯强调上级布置的任务大、困难多,而不积极完成任务。有些地区还没有正确掌握价格政策,存在有“宁紧勿松”或忽高忽低的偏向。有些地区有“重收购轻供应”的思想,以致物资供应不足,助长了农民的惜售思想。也有些地区合作社收购小麦,不是便利农民出售,而是等客上门,甚至用强迫命令、登记摊派等方式收购,引起群众不满。这些缺点,都应在收购秋粮中加以高度注意和纠正。
今年各地购麦工作中,有那些经验可作收购秋粮工作的参考呢?
一、正确贯彻“优粮优价、按质论价”的价格政策和“好次都收”的方针。这是维护农民利益,鼓励农民售粮的关键。今年不少地区的合作社与粮食局,在收购前都召开了验货员座谈会或举办短期训练班,学习分等论价政策和分级检验技术,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有些合作社在收购中定期组织验货员碰头会,研究群众对验级意见,交流经验,统一标准,改进了检验技术。河北定县专区合作社公开展览样品;清苑县黄坨联村社采用民主评价方法,避免压级压价的偏向,售粮农民都十分拥护。福建省各地粮食部门和合作社组织检查小组,深入基层单位帮助评价,鼓励了农民踊跃售粮,六月份购粮数超过五月份的十倍半。相反的,有些粮食部门和合作社,没有贯彻“分等论价、好次兼收”的精神,购粮任务就不能完成。如今年贵州省晴隆县因小麦遭受病、虫、雹灾,一般出粉率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但该县粮食局一定要规定小麦出粉率须在百分之七十以上才收,结果上市量百分之八十不合标准,粮食局不收购,私商就压价抢购。河南省夏邑县场集收购站,收麦时过筛三次,检验七次,农民嫌麻烦,就向私商投售。
二、积极开辟货源,做好物资供应工作。各地经验证明,那里物资供应及时,适合农民的需要,那里购粮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反之,收购工作就受到影响。如山东宁阳县城关社,当豆饼充分供应时,每天收购小麦达七万斤左右,豆饼脱销后,每天只能收购一万斤左右。陕西省长武县联社在收购小麦中,忽视供应农民所急需的犁铧、肥料、面碱、石油和火柴等工业品,结果使该县小麦收购工作基本陷于停顿,七月份只完成收购任务的千分之一点一二。在供应方法上,山东益都扬河联村社采取收购点设立货摊,陈列各种货品,以小型物品展览的形式,就站供应。河南镇平县所属合作社深入调查农民需要,有计划地供应物资,货品齐全,适合群众需要,受到群众欢迎。
三、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购粮技术,改善服务态度。今年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大部分地区的收购站,备有凉棚、茶水,招待农民也态度和蔼,对老幼体弱农民,主动帮助扛粮、过磅、倒堆,群众说,合作社就是咱们自己的家啊!还有一些合作社收购点,采取轮班制,天亮即开秤,日落停收,做到随来随收。安徽、河北部分地区合作社采用了流水作业法,明确分工,各负专责,缩短了收购时间,基本上达到了农民“快卖、快买、快回家”的要求。不少地区合作社改变了过去等客上门、死守柜台的购粮方法,在收购点不多而相距又远,或在农忙季节和不是集日时,就有计划地组织了流动收购或送货上门、就地购粮,一边宣传,一边收购,一边供应,颇受群众欢迎。如上海市郊区春塘乡流动小组的收购量,相当于固定站收购量的三倍。河北行唐、无极、邢台、唐山等地,经宣传动员,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售麦。这种办法,证明也收效良好。
四、及时修订购粮计划。今年有些地区由于对小麦生产情况估计不确实,对灾情估计过高,对产量估计过低,购粮计划一般的过小。有些购粮单位极易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产生自满和松劲的现象。浙江省台州县的占塘、花桥合作社因收购任务完成,即请示县合作社停止收购。四川省永川县粮食局委托七个合作社收购粮食,因已完成任务,现在只有四个合作社继续收购。这些收购单位不了解,由于他们编制计划过小,就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和农民售粮要求,甚至引起农民不满。有些地区购粮单位,在完成计划后,及时总结经验,分析情况,重新修订计划,主动解决因超额完成计划而来的资金、仓库、调运等困难,继续展开收购工作。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