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伊犁河畔的一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18
第3版()
专栏:伊犁通讯

伊犁河畔的一村
本报记者 朱波
在伊犁河的北岸,有一个将近四百多户的村庄,这就是伊宁县的吐鲁番圩孜。在这里居住的都是维吾尔族的同胞。
吐鲁番圩孜名义上是一个村庄,可是看上去它好像一座县城,长达四里的宽宽的街道横贯着全村。街道的两旁长着成排的白杨树和垂柳。树荫深处是潺潺的流水。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果子园,园里种着著名的红苹果、白苹果、梨木果子、葡萄等果树。村子的四围长着很多野杏树,一到秋天,满地上是黄色的杏子。如果你在春天果树开花的季节来到这里,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而感觉不到这是伊犁河畔的一个普通农庄。
七月,当其它地区的农民正忙于锄草的时候,这里的维族农民已开始紧张的秋收工作。地里到处是收割小麦、燕麦的男女农民,道路上奔驰着装满西瓜的马车,扬起一团一团的尘土。村子里却是静悄悄的,差不多人们都到地里去了。吐鲁番圩孜的农会主席哈米而丁说:“往年这时候你来这里,不会感到这样静,很多人都抱着‘都他’,坐在果树下唱歌跳舞,一天只在地里工作二、三个小时,因此,每年的秋收往往要拖到下雪天。今年的情况不同了。区人民政府号召我们快割快打。全村群众提出要在十月底以前结束秋收工作。”六十多岁的乌斯满吾孜提说:“今年的麦子长得多好呀!我家比去年多种了两斛半麦子〔一〕和半斛西瓜,如果不加紧收割,大雪就会把麦子埋在地里。”
今年,吐鲁番圩孜的农民,普遍扩大了耕田面积,仅小麦一项,就比去年多种了二百多斛;西瓜、燕麦的种植同样如此。许多农家采用了新的品种和新的耕作方法。据有经验的维族农民说,今年的大丰收是有把握的。七十一岁的苏巴尔老人,今年比去年多种了两斛麦子。他曾把自己种的小麦和去年留下来的小麦作了一个对比,今年的小麦,平均每穗有六十个以上的麦粒,而去年的小麦平均每穗不到五十个麦粒;去年种的西瓜每棵平均不到两个西瓜,今年每棵平均有四个西瓜。
我们在地里见到了伊犁区的劳动模范麻合莫提,他正领导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收割燕麦。休息时,他对我叙述了这个合作社的成立经过。他说,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去年冬季成立的。过去,工作队曾经在这个村子里组织了一个大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但由于没有贯彻自愿的原则,只坚持一年就垮台了。不久,有些农民自愿地结合在一起,要求重新组织一个小型合作社。这样,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在麻哈莫提领导下组织起来了。参加合作社的共有六户,他们参照其它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制订了章程。
麻合莫提农业生产合作社很快就得到全村农民的赞誉。去年冬季,他们原计划施五百车肥料,结果施了七百车。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土地犁了两遍,有一部分土地犁了三遍。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没有的。因此,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们试种的一斛包谷可以收到一百斛。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地里,经常有人在参观,打听新的耕作方法。
农业生产合作社还试种了一些新的品种。五穗麦(又名大头麦)长得那末茁壮,竟把很多农民吸引住了,他们要求社里交换这种新麦种。它的收获量不仅大,麦粒皮薄面多,而且能抗旱抗风。
麻合莫提说:“我们的合作社成立不久,公共财产还不多,现在只新添两张洋犁和一匹马,到明年这时候就好了。”社里计划今年秋收后添置一全套农具,整修社员的房子,并计划培植一个果园。
秋收如此紧张,农民只能利用一早半晚的时间来修建新居。现在,从村中间向北又伸展了一条新的街道,街道两旁一座一座的新房子都开始修建起来了。据乡长阿麦提哈迪而说:“过去维族同胞唯一的要求是有‘馕’〔二〕吃、有衣穿;现在不同了,吃、穿问题大体上已经解决了,都想到住的问题。全村已有三十多户建筑了新房子,另有几十户已经把木料、土坯准备好了,不久就可以动工。人总是这样的,因为谁也愿意把生活搞得更美好。”
我们访问农民塔依尔拜克的时候,他到地里割麦子去了。他的女人孜瓦拉木正在整理刚落成的五间新房子。她的十二岁的女儿站在凳子上擦着玻璃窗。孜瓦拉木说:“房子因为刚刚修好,里面很潮湿,要不,我们可以在新房子里招待客人。”塔依尔拜克是一个贫苦的农民,过去住在一间残破的房子里,一年不知要修理多少次。今年是丰收,他准备买一头乳牛、一匹马和一挂大车。
五十二岁的阿玉普是一个三十多年的雇工。过去,他一家六口人挤在一间破地窖里,每年挣的工资只够吃“馕”。解放后,他的生活有了大的变化。去年丰收后他买了两头乳牛。阿玉普的女人虽然有了心爱的乳牛,还表示不满足。她看到别人都盖新房子的时候,和阿玉普吵着也要盖新房子。阿玉普说:“我也愿意盖新房子,那就得把乳牛卖掉。”她听说要卖乳牛盖新房,就又不愿意了。她说:
“现在,我说要盖新房,你却嚷着要卖我的乳牛,你呀,你就不会算计着过生活!”阿玉普笑着说:
“你这个傻女人,难道我不如你聪明,不如你会过生活吗?告诉你,我已经订买了木料,秋收后就盖新房,而且还为你那两只宝贝乳牛盖一间新房哩!”
当月亮高悬在夜空里的时候,吐鲁番圩孜周围的野地里,到处传出麦粒擦着木锨的“沙沙”声。劳动了一天的维族同胞,又在月光下进行打麦工作了。
〔一〕一斛是一百一十多斤。一斛地是一斛种籽所占的面积。
〔二〕“馕”用麦子面烤成,是维族同胞的主要食品。(附图片)
爷爷对孙女说:“看,今年的果子长得多么大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