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阅读
  • 0回复

相信冰球的魅力——写于亚大青少年冰球赛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1
第11版(体育)
专栏:

  相信冰球的魅力
——写于亚大青少年冰球赛后
任建民
李升日望着坐在首都体育馆稀稀落落的观众中间的父亲,不禁感慨万千。13年前,也是在这个场地,世界冰球锦标赛C组比赛,他是八一队的队员,父亲则是教练。如今,父亲成了中国冰协的副主席,自己是中国青少年队的主教练。官是都大了,心里却有了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
那时候是什么劲头!一万多观众摇旗呐喊,“为祖国团结拚搏”的口号叫得山响。全国20多支队伍,划分甲乙等级,捉对厮杀。可渐渐地,长春队“黄”了,吉林省队“黄”了,火车头队“黄”了……八一队最终也没逃脱被解散的命运。李升日回到哈尔滨做了教练。
今番率领由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吉林4个市的选手组成的中国青少年队来京参赛,战绩并不理想。虽说去年也是排在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后面做第四,但澳大利亚队是一群中学生组成的纯业余队,老让他们给中国队垫底,也怪不好意思的。
再说成年队这两年的战绩:1992年世界冰球锦标赛,中国队差一点降到C组。1993年福大命大,又保住了B组倒数第二的名次,但在亚洲杯冰球赛中,仍位居日本、朝鲜、韩国之后,说好听点是第4,其实就是倒数第一。
有人将此归因于国内比赛质量太低,此话不无道理。1993年全国冰球锦标赛,仅有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吉林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参加,前三个市又各分化出一队、二队,勉强凑够了8个队。呼伦贝尔拿了个第8,队伍不久也宣告解散。1993年的全国青少年冰球赛情况更不妙,只有上述东北4个市的男队和哈尔滨的一支女队参加,没奈何想出个男女同场竞技的招数,美其名曰“新的尝试”。
“养一支冰球队不像养一支游泳队,每人发一条裤衩就行了。”此次参赛的领队、中国冰协副秘书长胡春方的说法虽不是很贴切,却说出了发展冰球运动最大的困难:器材昂贵。仅一双冰鞋就得1000多元,一副手套得几百元。要命的是冰球杆,一场比赛下来,折断十根八根是家常便饭,每根进口球杆也得几十美元。
国际冰联技术主任罗曼·纽迈尔先生说,中国冰球要想提高水平,必须舍得花本钱。但冰球非重点项目,就是国家队目前也仅仅是“维持”,各市的球队只能靠地方财力支撑了。可是各省也钱紧,还要发展速滑、花样滑冰和夏季的各项运动等等。六运会后吉林省金牌太少,把体委主任撤职了。可同样是去职,日本冰协主席是因为在第二届冬亚会上丢了冰球这一块金牌。不同的价值观造成不同的后果,因此日本能够称霸亚洲冰坛多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有人呼吁应该在金牌比重上向冰球倾斜。更有人提议,各地应该因地制宜,比如说黑龙江省是不是可以专攻冰球,而不再穿着棉裤踢足球呢?
各个项目都面临着改革,成立俱乐部已是大势所趋。国外如日本、韩国的冰球早已如此,中国冰球成立俱乐部的前景如何?胡春方的态度不乐观。中国冰球的水平不高,对观众缺乏吸引力,企业自然也兴趣不大。本次锦标赛拉到赞助之少,场地边的两块广告一目了然,便是一个佐证。冰球的基础主要在东北,南方很多老板甚至不知冰球为何物,不愿慷慨解囊也在情理之中。东北大多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就不认赞助这回事,何况如今大中型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我开玩笑地对李升日教练说,但愿再过十几年,你的儿子又一次在这儿,不要也感叹他的运气不如父亲。他笑笑说,不会的,因为他相信冰球的魅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