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介绍“怎样做好煤矿地质钻探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19
第3版()
专栏:

介绍“怎样做好煤矿地质钻探工作”
汪华东
燃料工业出版社一九五三年八月编辑出版 新华书店发行
一九五三年四月第一次全国煤矿地质钻探工作经验交流大会,指示了煤矿地质钻探工作的方针、任务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扭转了过去煤矿地质钻探工作方面的严重恶劣情况。燃料工业出版社把大会有关文件(报告及经验交流)和“煤田地质钻探技术管理规程草案”,汇编成书,它就是我现在所要介绍的“怎样做好煤矿地质钻探工作”。
我们知道,要使国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必须保证重工业的迅速发展,而保证重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之一就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列宁在一九二○年第一届全俄矿工工会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曾经说过:煤是工业的食粮,没有这种食粮,其他工业就不能动了。根据我们当前的情况,提高煤炭开采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无疑地是迅速大量建设新矿井和改建旧矿井。在这里,煤矿地质勘探工作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学习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煤矿地质钻探工作业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认识,目前煤矿地质钻探工作还远远跟不上煤矿工业建设发展的要求。地质钻探的设计有时仍落后于钻探工程的施工,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也未能完全适应现场的要求,无人负责的混乱现象还非常严重,效率低、质量差、事故多、成本高等等问题在不少地区依然存在,甚至在钻进中还有遗漏了煤层,打完了钻做不出正确的地质报告的现象。
由此可见,今天地质钻探工作仍旧是燃料工业基本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它还严重地落后于国家建设的要求。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必须开工建设若干新矿井和改建若干旧矿井,因而急需我们尽速提出许多可靠的地质资料。那末,怎样才能胜利地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呢?首先“必须将地质探勘工作放在基本建设的首要地位,发挥其先锋作用”(原书第一○——一一页)。而根据工作的发展及目前情况,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建立责任制和保证质量。其具体做法主要是: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教育;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依靠群众,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按照地质钻探工作的特点来整顿组织领导,改变干部弱和无人负责的混乱现象;加强现场的具体领导;建立经济核算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书中都分别以生动的事例加以深刻的说明。尤其是燃料工业部陈郁部长根据国家需要和现场实际可能而提出的八条指示(见原书第七——八页),更是我们每一个地质钻探工作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和遵守的。很多事实有力的证明,那个单位这样做了,就取得了成绩,反之就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
如何提高钻探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地质钻探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苏联专家在“煤田钻眼‘钻进工作月进度’及其提高的方法”和“钻机机长和岩心记录员的职责”两篇报告中,介绍了很多先进经验,并就我国钻探工作中的具体事实,加以精确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效率低、质量差的原因和危害性,提出了可能和必须提高的技术指标。苏联专家认为:如果加强钻探小组的机长、班长和岩心记录员的作用,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觉性,改善地质技术领导和组织领导,……就一定能使钻探工作得到良好的成绩。我们必须重视这些报告。
在经验交流部分,“关于钻探工作的几点经验”一文系统地叙述了井底压力、钻头的使用、质量、泥浆、快速钻进以及作业时间合理配合等问题,并用种种表格及计算公式加以说明。接着书中更详细介绍了阜新矿务局马文志钻探小组和鸡西矿务局孙殿福小组深部安全快速钻进的经验。其特点首先是科学地使用泥浆,在钻机速率方面,根据不同岩层,分别决定转速和使用与之相适应的钻头;其次是建立各种制度,如交接班制、机械检查制、图表作业制和会议制等,并做到明确分工和互相帮助。所有这些经验,都是需要我们大力推广的。此外,“因为煤矿的地质勘察主要对象是‘煤’,如果钻探质量不高,就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开凿竖井和采掘、送道的设计资料的正确性”,(原书第八九页);所以,“营城煤矿贯彻执行规程制度后提高了钻探质量”的经验和鸡西矿务局地质钻探公司高见明同志创造的“软岩采取管”,就特别值得普遍推广。经验证明:只要应用了“软岩采取管”,就能够保证煤心采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实在是极其优异的成就。
打斜眼是苏联在钻探事业上的重大贡献,它在技术上、经济上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书中也介绍了鸡西钻探公司试行这个方法的一些成功经验。这正有力地证明了苏联先进经验的可贵和努力向苏联学习的重要。
最后,这本书虽名为“怎样做好煤矿地质钻探工作”,但其内容并不限于煤矿地质方面。一切地质钻探工作都是有不少共同点的,因此,对于所有石油、有色金属、水电建设,甚至一般厂址的地质钻探工作者,这本书也有研究和参考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