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三资企业中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2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三资企业中的喜与忧
编者按:兴办三资(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地方在兴办三资企业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教训。这里发表的三封读者来信,主要讲了兴办三资企业中的问题,而且在当前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各地借鉴。
                  
不久前,福建省建瓯市政协和外经委对全市44家三资企业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发展三资企业给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去年9月,实际到资率高达314.17万美元,超过了前8年的总和。据对10家三资企业的统计,1992年总产值达1382.4万元,实际销售收入1305.4万元,出口创汇154.7万美元,交纳税金24.95万元,安排劳力850人,工资总额168.92万元。
但在这光彩的背后,潜伏的阴影正在浮现,令人忧虑。
忧之一:求外心切,饥不择食。选立项目,是兴办三资企业的关键。但是,有的单位求外心切,不认真对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只重数量,不讲质量,致使规模小、层次低的项目多,高科技项目少。如友谊公司只生产半成品的醋酸纤维塑料镜架,东峰金峰竹业有限公司只生产半成品竹席条等,均为资源性初级产品,以转化资源为主,外销价格压得很低。有的外商借投资之名,行倒卖进口小车之实,如房道万木林胶合板厂,全部投资只有8.67万元人民币,繁昌罐头有限公司全部投资只有4.39万元,别看他们投资不多,小汽车的生意做得可挺大。
忧之二:只见协议,难见成效。据统计,建瓯市从1984年开始建全市第一家合作经营企业,到去年9月,经省批准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共44家,实际到资的18家,其中正式投产的只有15家。上述44家三资企业,协议外资额为2008.84万美元,实际到资额559.9万美元。现预计难办成的6家公司中,都是因为资金未到位。
忧之三:“亏”多“盈”少,帐面数字真真假假。受调查的10家三资企业,亏损的有9家,总计亏损151万元;盈利的只有一家,盈利额为36万元。而在这“盈”与“亏”背后,真实的情况怎样,是否有虚亏实盈、虚盈实亏的现象存在呢?这谁也说不准,虚“盈”实“亏”为的是能贷款,虚“亏”实“盈”为的是能逃所得税。
忧之四:政策倾斜不适度,“绿灯”竞开。由于三资企业自身机制优势没能充分发挥,重办轻管,财务制度不健全,重政策优惠,轻谋求实效,以及缺少具有国际金融知识和国际市场信息灵通的自己的“外交家”,产供销支配大权都掌握在外来投资者手中,加上企业内部蛀虫与投资者联手偷税漏税,亏了国有资产,实了外商腰囊。泰友竹业有限公司外商投资只有18.64万美元(基本上是抬高了价格的设备款),按有关规定专用设备只能按其价值的10%至15%作为贷款抵押,可泰友的老板却从银行贷出50万元人民币。他将这笔钱转到福州换成外汇然后一去不返。南达旅游包装有限公司外商投资13.1万美元,结果是做了倒卖汽车的生意,第一次倒卖两部车赚了14万,之后就没影了。有关方面致函香港查询,被以“无此企业”退回,最终只得中止合同。
从三资企业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总结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已十分必要。当前重要的是,在具体操作中把好项目选择关、外资投入关、设备购置关、供销合同关、国有资产增值关和政策管理关。
福建省建瓯市政协邬绍轲万集兆周秀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