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柏林——近代历史多棱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2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外剪影

  柏林——
近代历史多棱镜
黄晴刘华新
一本介绍柏林的小册子称:你会看到,历史在这里是活生生的。去柏林转了转,诚知此言不虚,也许还应补充一句,这里有历史,更有历史的沉重感。
登上亚历山大广场的柏林电视塔,沿观览厅巡行四顾,柏林大都会尽收眼底。从公元一二三七年中世纪商人开始在施普雷河左岸聚居时算起,柏林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城市的种种建筑向你显示这段历史长河中的片片涟漪:近处有市政厅,红砖砌就,俗称“红厅”,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施普雷河右岸,是两座哥特式的古老教堂,据说内藏几幅传世画品;塔下广场,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扶肩坐立的雕像;再远些是共和国宫,其旧址为昔日德国选帝侯修建的巴罗克式的宫殿建筑;沿“菩提树下大道”前视,则是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有胜利柱和国会大厦,使你想起了普法战争,想起了纳粹的勃兴肆虐和国会纵火案,想起了柏林墙……那天天气不好,远处就迷茫一片了。据说天气晴好时,登柏林电视塔,视野可达四十公里。
柏林电视塔高三百六十五米,比著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还高四十五米,其设计者是否以此象征那周而往复的岁岁年年,笔者不得而知。不过,柏林那林林总总、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却似乎总在诉说那已逝的悠长岁月。
国会大厦也许是最能代表德意志民族命运的建筑: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九日,菲利普·谢德曼在这里的二楼阳台上宣布德国废除帝制,建立共和;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七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标志着纳粹政权“褐色恐怖”的开始;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苏联红军将红旗升在国会大厦倾圮近半的房顶上,宣告了第三帝国的覆亡……国会大厦内现有德国历史展览,从远古到一九九○年,让来访者面对历史做深长之思。
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有一造形独特的纪念碑,低矮的石基,上面嵌有一排形状各异的黑色大理石薄片,每块石片上都镌有一位在纳粹时期死难的国会议员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其中有不少是德国共产党人,还有夫妇同赴难者。不远处是苏军攻克柏林的纪念碑,以纪念该役中牺牲的两万名将士。
一次转车,偶然发现了残存的柏林墙,墙不长,约十米,孤零零伫立在了无人迹的雪地上,四周有铁丝网围着,内有建筑机械,还有一旧式米格战斗机,显得不伦不类。据说其他地方的柏林墙差不多都被拆下卖掉了,难道这个四十年冷战的象征、这一段历史,在商业行为中湮灭消踪,化为一笑?
在柏林墙前,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历史日期重合: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九日,德国推翻帝制,首创共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九日是震骇世界的“水晶之夜”,一场人类大浩劫的象征性起点;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则是柏林墙倒塌的日子,标志着德国乃至世界的格局性大变动。此地果然形胜,曾经多少兴亡。在柏林,这样值得记住的日期和地点很多。
选帝侯大街是昔日西柏林最繁华的所在,今天依旧热闹辉煌,灯红酒绿的店铺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两座教堂:一座是特意保存的战争遗迹——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其上耸立着建于上个世纪,新罗马式的塔顶,一座是现代造形,大幅蓝色玻璃幕墙,呈长方体状;一座是死寂寂,黑沉沉,半毁于硝烟战火,一座是活生生,亮晶晶,满扎生命的灯彩,那强烈的对比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哲学或美学上的一对对抽象范畴:死亡与生存,凝重与飞动,过去与现在……也许,这就是柏林的特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