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周水舟的“三板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周水舟的“三板斧”
本报记者张严
1991年3月,当改革的浪潮把矿工出身的周水舟推到大冶县委书记的位置上时,面对他的是全县经济滑坡、半数企业亏损的严峻现实。
周水舟迎难而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搞调研,终于找到了制约大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思想保守禁锢。于是,他率领县委一班人外出考察学习,很快形成共识:早改革,早受益;不改革,没出路!
问题找到了,出路选准了,周水舟把改革的第一“斧头”落在乡镇企业上。县委根据乡镇企业门类多、产品质量档次低的特点,作出了“依托城市、城乡通开,互惠互利、结对发展”的重大决策。通过城乡结对,全县启动资金200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200余个,新增产值6600万元,从而使大冶县乡镇企业驶入快车道。
周水舟抓改革的第二“斧头”落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大冶船舶辅机厂是该县唯一的一家国家二级企业,效益好,产品优。而湖北强力螺丝厂因产品没市场,到1992年7月,累计负债1100多万元,濒临倒闭。周水舟了解情况后,作出“兼并”经营的决定。兼并后,企业规模效益迅速形成,1993年,实现利润200多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周水舟改革的第三“斧头”落在经济建设硬环境的改造上。前几年,“大冶有怪,电话没有走路快”,落后的通讯设备与经济的发展严重“错位”。针对这一矛盾,周水舟和县委一班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兴建2万门程控电话,并根据实际,实行三期滚动开发的战略,第一期5000门共投入资金1700万元,现已正常运行。贯穿大冶县境内的106国道和大金省道,是大冶县的主要交通枢纽,路窄、弯急、坡陡,常常发生交通“肠梗阻”,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1993年春,周水舟和县委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难,拉开了全长72公里、总投资1.5亿元的“两路”建设的序幕。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周水舟深有感触:当一个守摊子书记,容易过;要干一番事业,困难也挺多。从党的事业和大冶县的发展着想,我必须干,而且一定要干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