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阿不都尼亚孜找到了父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5
第1版(要闻)
专栏:精神文明重在建设(4)

  阿不都尼亚孜找到了父母
本报记者祝谦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的是广东、新疆两地新闻工作者帮助一个流浪儿寻找父母亲的曲折而动人的经历。
1993年11月上旬,广州市芳村区东塱(Lǎng)村来了一个奇特的流浪儿:恐惧的双眼,惶惑的神情,穿得破破烂烂。孩子大约六七岁,不懂广州话,连普通话也听不懂。人们猜测,这可能是一个少数民族儿童。
热心的东塱村民一边东家饭、西家衣地照料这个流浪儿,一边给广州日报寄去一封“救救孩子”的信函。
广州日报收到这封群众来信后,立即派记者黄萍儿和江小川赶赴东塱村。为了消除孩子对生人的陌生感,两位女记者带着小男孩逛街,还给他买了双新鞋。凭职业的敏感,她们判断这个小男孩是远在大西北的维吾尔族儿童。她们向报社领导汇报情况后,马上与新疆驻穗办事处取得了联系。办事处主任吐尔迪与妻子闻讯赶到东塱村。亲切的乡音,冲开了语言的障碍,孩子以流畅的维吾尔语会话。从交谈中得知,小男孩叫阿不都尼亚孜,半年前被一个大胡子带到广州。那人逼他偷东西,他不干,就打他,打他他也不干。时间一长,他就被抛弃了,开始了在广州郊区的流浪生涯。
黄萍儿和江小川把了解到的情况写了一篇报道《小阿不都尼亚孜,你的爸妈在哪里?》登在广州日报上。同时,广州日报又与新疆日报联系,希望在新疆日报刊登这篇报道,共同寻找孩子的父母。
12月3日,新疆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篇报道。报道刊登了几天,仍无反响。这时报社一位维吾尔族干部说,叫阿不都尼亚孜名字的,南疆较多,何不把范围再缩小一点。报社领导采纳了这个建议,把关注点转向南疆。于是,这篇报道又以维、汉两种文字刊登在阿克苏地区的阿克苏报上。阿克苏报还委派编辑部主任黄斌具体负责寻找阿不都尼亚孜父母亲的事宜。黄斌逐县摸索,几经周折,12月22日,终于在乌什县奥特贝乡天山脚下的一个农舍,见到了小男孩的父亲吉力力·斯的克和母亲古尼莎罕·达吾提。
饱受失子之痛煎熬的吉力力听说儿子有了下落,还得到这么多好人的关照,不禁惊喜万分。
今年元月8日下午3时30分,广州白云机场。古尼莎罕·达吾提走下飞机舷梯,一眼便望见了朝思夜盼的身着崭新红绒衣的儿子。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震颤。阿不都尼亚孜叫了一声“阿娜!”便一头扑向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记者们蜂拥而上,摄下了这感人肺腑的瞬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