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环环套住大市场——记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应治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5
第1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环环套住大市场
——记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应治邦
本报记者钱志新
西安“五环集团”,是由原西北国棉五厂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拥有一万二千人的跨越世界九国和地区、涉足十一个行业的大型集团公司。它被评为中国一百家知名企业(百花奖)之一和中国最佳五百家工业企业之一,成为大西北升起的一颗璀璨夺目的企业明星。
公司总经理应治邦,这位五十九岁的全国劳模,个头不高,说起话来却高屋建瓴。他说,市场中有风险,风险中有机遇;机遇不易被抓住,而抓住的不一定是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下固有的思维定势,用市场经济的全新思维去做好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他侃侃而谈:“办事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说明风险与机遇并存,我们要争取干;办事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说明机遇大于风险,我们要坚决干;办事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说明毫无风险,人人都会去干,我们倒不一定去干。”
在这种“机遇观”指导下,近年来“五环集团”的一个个经营决策“环环”围绕着市场转动。“先走一步大路宽,市场竞争要超前”。这是应治邦套向市场的头一个“环环”。一九八五年,刚刚走上厂长岗位的应治邦,就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外市场,毅然将百分之八十只能生产一种纯棉坯布的布机改造成能生产十二个宽幅系列的多品种织机,当年就新增产值四千八百万元,增创利润一千多万元;接着,他们在国内首次从国外引进生产装饰用布的宽幅布机和一批具有八十年代国际一流水平的喷气布机,形成了年产一亿平方米特宽幅装饰布生产能力,产品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跳出‘篱笆墙’,多角进市场”,这是套向市场的第二个“环环”。他们从市场调研中获知,全国拥有的纱锭,已超出全国纺织品市场需要纱锭的一倍。许多中小型纺织企业正蚕食着有限的棉纺品市场。应治邦一班人顶着“不务正业”的冷风,断然拍板:“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国家政策法令许可的范围内,市场上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现在“五环集团”已由一个纯粹的棉纺织企业发展成为集纺织、高新科技、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金融证券六大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据统计,除了纺织产业以外的其它产业,每年的利润可达集团总利润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内陆企业不能只跑‘旱船’!”这是套向市场的第三个“环环”。应治邦说:“我们不仅要善于在国内赚国外的钱,而且要学会在国外赚国外的钱”。他们数年前就率先办起中外合资秦联棉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坯布直接出口权的中外合资企业;“五环集团”还在毛里求斯、斐济、斯里兰卡等国合资建厂,与外商合资生产的床上用品、毛巾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抢手货”,跃居总销量的第三位。现在,“五环集团”正筹划与陕西省黄河水利委员会、连云港港务局联合,租用外国商船,搞海上运输……眼下,“五环集团”已办中外合资企业十个,正在洽谈兴办境内外合资、合作企业十六个,争取成为国内建立“三资”企业项目最多的棉纺集团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专栏,自去年四月中旬开篇至今,共见报五十三篇。这些稿件介绍了一批有远见、有才能的厂长、经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种种努力和探索。今天,这个专栏圆满结束。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各种形式,介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出成绩的企业家。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