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广西平桂矿务局第三煤矿劳动竞赛中 单纯提高劳动强度造成不良后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20
第2版()
专栏:

广西平桂矿务局第三煤矿劳动竞赛中
单纯提高劳动强度造成不良后果
广西省平桂矿务局第三矿从今年三月中旬开展劳动竞赛以来,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了,主要消耗定额也有所降低,并且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
但运动中仍存在着严重的缺点:首先是领导干部忽视了以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为竞赛的中心内容,没有围绕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去发动群众找窍门、挖潜力、提合理化建议和学习推广先进经验,以致形成单纯地提高劳动强度的现象。如采矿车间本来规定每人每次挑原矿石不能超过六十市斤(因为要爬几十公尺长的三十度以上的斜坡),但竞赛中有些工人竟挑到一百二十市斤,因此很多工人上个月竞赛,下个月就请病假休息。有些工人本来很累了,但是怕因为自己影响全班,只好硬顶下去。特别?有的搬运工人就是因此而累坏的。可是,领导上对这种现象不但不加制止,反而予以鼓励。而对工人的合理化建议却不积极支持。如冶炼工赵初春等人自发地改进鼓风炉烟巷,提高收回率,机电工汪磊明把直井绞车的转动链头改为齿轮,吴森、吴文光试制油咀成功等事迹,对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领导方面既没有及时表扬和奖励,亦未总结推广这些先进经验。
其次是由于领导干部不是从进行思想教育入手,而是单纯地用物质奖励的办法来鼓励工人,造成工人的经济主义观点和锦标主义思想,使运动不能持久和巩固。该矿领导方面为了推动运动的发展,一下子便制订出超额奖、安全奖、节约奖、出勤率奖、红旗奖等五种奖励制度,工人为了得超额奖与红旗奖,在讨论计划时便压低定额。如采矿车间七月份的计划,十七个壋头就有八个壋头的计划定额落后于六月份实际采挖能力。如特别?二号壋头计划采挖能力每工一点一吨,实际上六月份早已达到一点五六七吨。另外,水庄的超额奖励是以产砂多少为计算单位,而不是以土方或原矿量为计算单位,这个办法极不合理。因此造成工人订计划时保守,如每月本可产砂一吨,而工人为了得奖只订六百公斤。使定额指标失去了提高与指导生产的作用,反而助长了职工的保守落后思想,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在力量。同时,工人为了得奖,不惜破坏正规作业,不听工程师、技术人员的指导,造成人工、材料的严重浪费。又由于奖励项目繁多,奖励制度本身不合理,奖励根本起不了提高生产的作用。如冶炼车间的平均工资即因此高达二百七十五分,比原工资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三。有些工人竟只想到奖金,不顾生产。如某机电工提出保证可把卷扬机修好,但要领导上先给他三百万元的奖金;采矿车间有些工人嫌奖金钱少,说:“八万块钱来竞赛,吃药都不够。”有些工人说:“划得来就竞赛,划不来就不干。”又有两个班竞赛时,其中一个班估计自己赛不过了,得不到奖,就中途不干了,要等下月有了充分把握时再来夺红旗、得奖金。
由于竞赛中存在着这些严重的缺点,造成职工思想很混乱,企业潜在能力也没有充分发挥。如设备利用率平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有些只达到百分之五。因此,竞赛就很难坚持下去,只要竞赛停止,马上就会恢复原状。如直井车间,在竞赛时每班曾出原矿石一百一十多桶,现在每班只出三十多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因此,该矿应当从总结这一经验入手,记取这一教训,明确认识加强计划管理的重要性,抓住计划管理的中心环节——编制与贯彻作业计划,组织均衡生产。然后围绕这一中心环节,针对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找窍门、挖潜力、推广先进经验,认真地扭转这一混乱局面。
(胡世仁、黄学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