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改进领导作风,做好党的工作——中共彰武四区区委转变工作作风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20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改进领导作风,做好党的工作
——中共彰武四区区委转变工作作风的经验
中共彰武县委会
编者按:中共彰武第四区区委会的工作经验虽然还不够完备,但它在改进县、区委领导的一些基本问题上,提供了可行的办法。正如中共辽西省委在推广这个经验的指示中所提到的:“他们能够根据上级指示和本区情况,抓住以农业生产为农村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恰当地安排全区工作;他们深入群众,开始学会了和群众商量办事;并注意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依靠村级组织力量做工作;他们开始学会了运用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给群众解决增产办法,给干部解决工作办法。因此他们已开始克服了老一套一般化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也就切实地反对了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这一指示并指出:他们进一步解决了从改进村领导到改进区的领导,从个人模范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到整个组织的领导作风的转变。在改进农村领导工作中,彰武四区的这些经验是值得参考的。
中共辽西省委最近通报表扬了彰武县第四区区委员会,并号召全省区、村干部认真学习这个区委会的工作方法,以改进自己的领导工作。
在整党以前,彰武县第四区区委会的领导作风,和其他地区一样,常常是县里布置什么,他们也向村里布置什么,会议开得很多,但问题解决得很少,有的区、村干部采取强迫命令的方法进行工作,有的区、村干部不安心于农村工作。经过去年冬天的整党教育和今年春天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等文件,区、村干部的政治觉悟有了提高;接着又学习了模范干部佟玉兰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就逐渐转变了过去老一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彰武第四区区委会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真研究上级指示,统一干部思想
彰武四区区委会工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认真研究上级指示,统一干部思想,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布置工作任务,并由此贯彻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这可以从四区领导抗旱保墒春耕生产过程中看出来。四区区委虽然在今年一月份就接到了辽西省委“关于大力开展群众性水土保持运动的指示”,但由于当时存在老一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就没有很好地按照指示进行工作。后来参观了刘德林农业生产合作社和赵家村引水灌地的经验、辽西省委又布置了大家学习佟玉兰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区委才开始认真地研究抗旱工作问题。虽然仍有个别区委委员表示不愿做抗旱保墒工作,甚至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分配我做别的工作,不做这个工作。”但是经过具体分析,大家都了解了如不进行抗旱保墒工作,全区就会有六千垧地种不上,发生严重的灾荒。于是一致同意把抗旱保墒工作当作全区的中心工作。不久,彰武县委接连布置下造林、民兵集训、贯彻婚姻法等七八项任务。怎么办呢?这些工作必须很好地安排,否则就会挤掉中心工作。区委书记陈庆元便把这些任务都提到区委会上去讨论。当时,区委委员认识极不一致,有人主张应按县上各部门的通知,一块布置下去;有人提出抗旱工作比较难搞、可以往后推一推,免得影响其它工作。经过热烈的争论,大家仍旧肯定了全区的中心工作是抗旱保墒,同时安排了其他工作;民兵集训工作由两名专职教员配合武装部去进行,贯彻婚姻法工作由区委宣传委员、妇联、青年团和民政部门干部负责,植树造林由副区长负责,林业干部要结合抗旱进行植树造林工作。工作开始以后,部分干部又有了意见。比如有人说区委书记只重视中心工作,不重视部门工作。区委书记陈庆元认为按照中央指示办事没错,坚持原来的工作方针。因此,在讨论兴修小型水利问题时,区委又领导大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贯彻辽西省委关于把抗旱备耕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的指示,并联系检查了过去的工作。经过研究,全区领导干部的思想又提高了一步;不仅同意抗旱备耕是中心工作,而且决议将宣传婚姻法的四个干部也集中起来作抗旱备耕工作,结合抗旱备耕工作宣传婚姻法。这样全区的抗旱备耕工作,便由点扩大到面地全面展开了。在下了透雨后,区委又及时召开了会议,迅速将民兵集训等工作暂时停止进行,集中干部领导突击播种工作。区委这种作法,保证了领导思想的统一,工作步调的一致,有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种工作,避免了忙乱被动现象。
彰武四区区委还能因地制宜地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比如在抗旱工作中,彰武县委曾指示各区采用“顶浆塌垅”方法来抗旱保墒。四区区委研究后,发现本区大部分为沙坨地和碱地,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因此提出改用挖井等办法来解决抗旱保墒的问题。彰武县委同意四区区委的意见,并认为这是正确地执行了上级的指示。
深入基点,作出样子,推动全面
彰武四区区委工作的第二个特点,是纠正了过去的“分兵把口”,分散力量的错误方法,而采用了集中力量,深入基点,作出样子,推动一般的正确方法。因而有效地克服了一般化领导,提高了干部领导水平。过去四区的领导方法是这样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下来,区上干部就分头到村上,每人分工包办几个村的工作。这种分兵把口的方法,实际上是“单打单干”、“包办代替”。区委书记陈庆元认为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否则,一切工作都作不好。陈庆元又认为县委以赵家村抗旱经验来推动全县抗旱工作的方法很好。四区虽然很早就认识到了抗旱工作的重要,但因缺少办法,这一工作就没有展开;但在参观了赵家村抗旱工作之后,开展抗旱工作就有了办法。当区委讨论改进领导方法时,陈庆元便提出了作出样子,推动全面的工作方法。当时有人不同意这种作法。主要意见是:过去一项任务布置下来,大家分散到各村,照顾的面宽,统计数字也方便,现在集中在基点,一般村的工作没人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庆元便领导大家检查了过去分散工作的实际效果。这一检查,使大家发现过去分散工作的效果很不好。这样大家才肯定了正确的方法就是深入基点,作出样子,推动一般。统一思想认识之后,区委便将区干部适当地集中起来,组成了六个工作组,深入基点,创造经验。在创造经验后,立即组织区、村干部实地参观,推动全区工作。四区从抗旱到夏锄这个阶段里,前后共组织了五次全区性的参观,收获很大。抗旱开始,区委书记陈庆元便带领工作组,在大冷村创造出拦河灌溉的抗旱经验,先后两次组织区、村干部参观。参观时由大冷村支部书记亲自报告了拦河灌溉的经过和经验。在区、村干部学到了经验后,便布置了抗旱工作。区、村干部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区委发现离河太远的村子不能采用拦河灌溉的经验后,便决定组织工作组到大庙、柏家村创造打井浇地的经验。当大庙和柏家两村的打井工作获得成效后,又以这两个村为中心,组织情况相同的区、村的干部去参观。在播种大田时,又以蛤蚂屯、糖坊等四个村为中心,组织参观。最后一次是参观王家、大冷等村移苗、间苗和保苗的经验。这种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使四区各项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今年抗旱保墒工作为例,原计划利用小型水利浇地五百垧,结果浇了一千四百垧。
一面依靠积极分子,一面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彰武四区区委工作的第三个特点,在工作中不仅注意了依靠村干部、积极分子,而且注意了听取群众意见,和群众商量办事。过去四区干部工作时,多半依靠村干部、积极分子办事,很少和群众商量,因此脱离了群众。但在实际工作中,使他们逐渐改变了这种作法。今年春天,区委书记陈庆元带了工作组到大冷村去发动群众,开展小型水利灌溉。工作组一进村,支部书记便说:“稻地边的地还能引水灌溉,其他地方的地就不能搞。”在支部大会上,许多党员又反映:“群众不愿干。”工作组便建议村里召开村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人民代表会议来推动抗旱工作。人民代表会议上,有的代表说:“抗旱是好事,群众愿意干。”于是人民代表会议就作出了引水浇地五十垧的决议。但是会后却没一个人行动起来。这时工作组便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群众对抗旱有许多意见,如“浇不得,浇了水,地板子就会变硬。”“刚浇水,就下雨,不是白白浪费了人工。”工作组对这些意见不加分析,就肯定大家有等雨思想,召开会议进行批判。在批判时,群众又提出了许多意见,如:“不下雨,就没办法!”“你们说什么都有办法,我看你们没有办法,去年地里生了腻虫,你们也说有办法,可是没治好。”工作组对这些意见仍没分析,便想通过互助组长来推动抗旱工作,于是召开了互助组长会议。会上,互助组长也提出了许多困难,如碱地不能浇水,浇水以后,地板子要变硬;播种时赶不上起垅;楂子没有打出来,不能浇水……。这时工作组仍不是设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抗旱工作,仍旧是召开会议,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工作。会议结果很不好,工作组解释“地湿不会硬”,群众就问“地干硬不硬”,工作组回答不出。这才促使工作组深入群众,和群众商量解决问题。工作组和老农研究后,就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抗旱办法。而且证明了碱地也可以浇水,地板子不会变硬。浇水后,不能起垅,可以起垅后再放水。由于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也就动起来了。以后虽然还不断地发生困难,但因有了和群众商量的办法,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了。这样工作组不仅完成了大冷村浇地五十垧的任务,并且用这个村的经验推动了周围村的抗旱工作。工作组在总结这一曲折复杂的工作过程时,得出一个结论,即:既要依靠积极分子,又要深入群众,多多听取群众意见,多多和群众商量,才能做好一切工作。干部都说“工作有了门路了”。农业技术员张汉双过去不会工作,光会开会讲空话,讲起来又没个完,所以群众都怕张汉双来讲话。张汉双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后,帮助张君互助组改进了种棉技术,创造了全区高额产量。现在张汉双一下乡,群众就把他围起来问长问短。过去,王家村支部书记张有的强迫命令作风非常严重。例如去年打腻虫时,群众不下地,张有便挨户往地里赶。今年张有亲自领导了一个互助组,常常作样子让群众学习,群众反映:“张有真像换了另一个人。”
通过支部进行工作,充分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
彰武四区区委工作的第四个特点,是能够通过党的基层组织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四区区委规定:区委会的干部一律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进行工作。过去区委也不会这样工作,经过一段摸索后,才学会了这个方法。如区委委员李树茂带领工作组在蛤蚂屯村试验推广肇源县丰产经验时,就忽视了党的基层组织力量,一切试验工作,都是工作组包办进行,结果失败了。区委总结了这次试点工作失败的教训。李树茂第二次到王家村进行抗旱试点时,便改变了这种错误的工作方法,一切都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去进行,结果很好。当时虽然天气很冷,修的拦河坝一连被水冲坏三次,由于李树茂能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反复地向群众进行抗旱增产的教育;加上共产党员带头抢修,拦河坝终于修成功了。这样作,支部委员、党员都非常满意,区委也可以集中力量于政治思想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区委还注意克服了农村“五多”现象,使支委和党员腾出时间和力量,好去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由于支部委员、党员思想作风的转变,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很多互助组都争着要党员去参加,大家都以组内有党员参加为光荣。各村要求入党的人数也逐渐增加。
四区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是带有普遍性的。全区共有区干部三十多人现在都有了转变。其中转变的最突出的是农业助理员周庆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周庆元的特点是有事能和群众商量,在紧要关头,用自己模范行动,来推动群众前进。有一次拦河堵口子,群众因水凉不敢下河,周庆元便带头跳下水去,群众很受感动,当场就有不少人跟着跳下水去,很快地把口子堵上了。由于四区干部的作风转变,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