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美英争夺市场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20
第4版()
专栏:

美英争夺市场的斗争
苏联 纳·托尔苏耶夫
美国广泛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的削弱,来增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中的地位。美国垄断资本家一方面从许多国家的市场上将它的英国对手排挤出去,一方面百般阻挠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美国国内市场。美国还不以此为满足,它又限制英国与和平民主阵营国家进行贸易。所有这一切都使得英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美国垄断资本家使自己的商品充斥于英联邦国家的市场。结果,英国在这些国家的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缩小了,而美国所占的比重增加了。如果说在
一九三八年,美国在英联邦国家的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仅为百分之二十,英国为百分之三十一,那末,在一九五二年,美国所占的比重就达到百分之三十二,已经和英国相等了。
在对英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他市场上,特别是在拉丁美洲的市场上,美国垄断资本侵入的步调更加急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写道:“欧洲的战争使美国完全有可能来夺取拉丁美洲的市场,他们已经迅速地利用了这种可能性。”战争结束后,美国对英国在拉丁美洲的贸易地盘,展开了比从前更加猛烈的进攻。美国对英国公司施用种种压力,以限制它们的活动。仅在一九五一年一年中,美国垄断资本家输往拉丁美洲国家的商品就比英国在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一年五年中输往这些国家的商品多七倍。
虽然英国费了很大力气把自己对欧洲大陆国家的输出增加到战前水平的两倍。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输出却增加得更快——它已增为三点五倍了。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棉织品的输出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在一九五○年英国输出的棉织品为六亿八千七百万公尺,美国仅为四亿六千八百万公尺;那末,在一九五二年,根据“经济学家”杂志的统计,美国输出的这些纺织品已增至六亿五千万公尺左右,超过了英国的输出额(英国为六亿二千四百万公尺)。
美国垄断资本家为了要在英联邦国家的市场上取得更巩固的地位,很久以来就一直反对所谓帝国优惠制——英联邦国家在相互贸易中享受的特惠关税制度。早在一九四五年,当美英举行关于美国贷款给英国的谈判时,美国就强迫英国同意逐步废除帝国优惠制。一九四七年,在美国垄断资本家的建议下,签订了国际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英国答应不在英联邦扩大特惠关税制度。这使得美国商品可以更自由地进入英国传统市场,结果,美国公司驱逐了英国商品,迅速地巩固了它在英联邦国家中的地位。
在英国,反对国际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呼声已越来越频繁。例如,去年十月间,伦敦出口研究所所长莱斯里·加美吉在利物浦发表的演说中,就要求英联邦国家“摆脱总协定的束缚,并维护帝国优惠制”。保守党的著名人物埃麦里宣称:如果国际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被充分实施,那末,英国就要遭到“不可避免的和彻底的”毁灭。
英国联邦中的其他国家也对总协定表示不满。因为根据这个协定,美国垄断资本家迫使其他国家作了很多的让步,促进了美国商品对协定签字国的输出。而美国本身所受到的限制却是微不足道的。英国报纸预言:在九月间行将举行的协定签字国的例会上,某些国家将提出废除总协定的要求。英国企业界喉舌“金融时报”声称:美国贸易政策施行的结果,已使人们对总协定的好处发生“怀疑”。
英国企业界人士表示不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关税尽管根据这个协定降低了一点,但还是很高的。美国对许多商品所征收的进口税,等于这些商品成本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而且正如美国“大西洋月刊”所说:“对外国出口商说来,即使只征收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进口税,也往往要构成极严重的障碍。”虽然目前美国的进口税已经很高,但美国关税委员会却从美国公司那里收到了越来越多的申请书,要求提高各种各样商品的进口税。提交关税委员会加以审查的这类申请书已近四十起。这些申请书所涉及的商品有许多是和英国的出口货有密切关系的。例如,美国纺织机器制造商协会要求将梳毛机的进口税提高三倍,这就使得英国完全不可能再向美国输出这些机器。
极端复杂的关税手续是妨碍英国商品输入美国的严重障碍。手续之繁到了如此地步,甚至美国官方的一个报告中也说:“许多商品通过美国海关需要的时间简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需要的时间还长。”
去年英国政府以特别备忘录递交美国政府,英国在备忘录中,对美国国内日益增长的提高关税的要求,表示不安。英国警告说,英国在对美国出口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将会影响到英国“在贸易和其他方面与美国合作”的愿望。但从那时以来,英国商品输入美国的条件更加恶化了,而英美贸易的前途仍然是非常黯淡的。
今年年初,英国外交大臣和财政大臣前往华盛顿,目的是坚决要求美国放宽英国在英美贸易方面所受到的限制。他们要求:以“要贸易,不要援助”来代替所谓“援助”,换句话说,也就是用正常的贸易关系来代替美国垄断资本家靠剥削美国纳税人来向西欧市场倾销陈货的办法。美国统治集团拒绝了英国的要求,他们宁愿“援助”,而不愿让英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垄断资本家反对英国公司的手段之一,是对英联邦国家输出的原料实行“杀价”。“经济学家”杂志诉苦说,美国利用“一切手段和一切机会,来人为地压低价格”。英国“每日快报”指出,美国公司以超过战前六倍的价钱出售自己的棉花,却仅以超过战前一倍的价钱买进橡胶,以超过战前两倍半的价钱买进锡。这个报纸说,“照例是这样:当美国要出售商品时,它就要求最高价;当美国要买进商品时,它就竭力压低价格。”
“杀价”政策在橡胶市场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一九五一年,美国大大削减对天然橡胶的购买,并扩大人造橡胶的使用,引起了天然橡胶的猛烈跌价。结果,每年流入英国的美元价值减少了约五千万英镑。在锡的市场上,美国垄断资本家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一九五一年三月,美国突然宣布“停止锡的战略储存”,使伦敦的锡价从每吨四千零六十美元跌到三千四百美元。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在它的报告中,把这种行为说成是美国的“经济胜利”。
美国垄断资本家对英国商品进行“杀价”的同时,又极力抬高自己的商品(例如小麦)的价格。正如利物浦粮商协会主席罗卡特·赫尔姆斯所说,长期以来,英国就被迫以“膨胀的高价”购买美国的农产品。不久以前,英国不得不拒绝签订新的国际小麦协定,因为美国强迫参加协定的其他国家接受比一九四九年协定签订时还要高的小麦价格。
英国在小麦价格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的报刊甚至威吓说,“国会不会轻易忘记英国对小麦协定的态度的。”
由于美国垄断资本家对英国与和平民主阵营国家之间的贸易进行干涉,以便破坏这种贸易,使英国的经济利益受到极大损害。还在一九四八年,美国就以停止所谓“援助”作为威胁的手段,迫使西欧国家猛烈缩减与东欧国家的贸易。结果,英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减到战前的七分之一。这种情况给英国以沉重的打击,使它失掉自己的商品市场,失掉不用美元就可以买到木材、饲料、粮食和其他重要货物的来源地。前英国海外贸易次官博顿莱最近写道:“我们和俄国人做的生意太少了。这是一个悲剧,而且是绝对不必要的”。
工党领袖艾德礼不久以前在议会的演讲中也指出,英国扩大对美国贸易的希望已大为减弱了,但同时美国却还想怂恿英国不要和中国进行贸易。
因此,美国贸易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从许多国家的市场上排挤英国商品,限制英国商品对美国市场的输出,并破坏英国与和平民主阵营国家的传统贸易关系。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美英矛盾更加尖锐化。
英国对美国这种政策的不满情绪正日益增长,要求恢复国家经济独立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
(崔奇、孟宪谟译自九月十一日苏联“真理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