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做人就要 人帮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8
第1版(要闻)
专栏:

  做人就要
人帮人
本报评论员
3月28日本报发表了通讯《一位朝鲜族养母的情和泪》及评论《人人都来献出一点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强烈反响。在从哈尔滨开往北京的18次特别快车上、在哈尔滨铁路局、在黑龙江省粮食局、在南海之滨的深圳……人们争献爱心,纷纷捐款。此前,本报于3月22日发表《要像“爸爸”那样做人》一文,报道沈阳收入不高的项士信夫妇资助一位非亲非故的异乡青年上学读书的事迹,也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类似的佳话,最近时有报道,使人感到,一股爱心奉献的热流正在神州大地涌动,传到千家万户,激动亿万人心。“人帮人”,这种可贵的社会风尚,仍然深深地扎根于90年代的中国大地!
在我们的祖国大家庭里,不管生活在哪里,不管做什么工作,不管是什么民族,大家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人和人之间亲如手足,互爱互助,就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形成振兴中华的强大合力。在社会上,总会有一部分人比较贫穷或十分贫穷,比较困难或十分困难,有时候甚至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很需要其他的人伸出救援之手。“人帮人”,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也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应尽的职责。社会上多数人正是这样做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受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别人的困难,视而不见;对求助的呼声,听而不闻。流氓侮辱妇女,他在一旁围观;儿童不慎落水求救,他先要钱……可怕的冷漠,极端的自私,使他们连一点点起码的社会责任和做人道德都不要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此表示正义的愤慨和谴责,强烈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的确,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大力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妨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像物质文明建设一样,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从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锲而不舍。解放军战士徐洪刚的事迹、朝鲜族大娘白玉兰的事迹以及其他许多先进人物的事迹昭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广大群众创造的可歌可泣的业绩,显示了极可宝贵的献身精神和历史主动性。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等,历来是为人称道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70多年的历史上,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先人后己、舍己奉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等是深得人心的优良风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探索有时代特点的行为道德规范,并且把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就能创造出为世人瞩目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回顾报道这些感人故事的前前后后,新闻媒介起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舆论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弘扬正气,批评歪风,就能够使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人越来越多,极端自私、只顾个人的人越来越少,使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新闻工作者大有可为。本报愿与兄弟单位的同志们携手并肩,继续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