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难忘师恩三十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8
第1版(要闻)
专栏: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难忘师恩三十秋
新华社通讯员周德怡
最近,从湖南沅陵县城鹤鸣山小学传出一件新鲜事:3月11日,教师杨庆芝收到一张2300元的汇款单和一封感人至深的来信。汇款单和信封上署名是:深圳市翠竹路24号黄辉华。
信中写道:“敬爱的杨老师,30年前,我是您的一名学生。当时我家很穷,缴不起学费。记得我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欠了2.3元学费,您给我垫上了。后来我休学了,这个帐便拖了下来。现我参加了工作,并有了可观的收入,我想应是给您还钱的时候了。今天,我从深圳给您寄去2300元,请您一定收下。顺便说一句,我汇款用的地址和姓名都是假的,我既不叫黄辉华,也不在深圳工作。我是一位快40岁的人了,孩提时代的生活也渐渐遗忘。今年,我从外地回家过年,在一次偶然的闲聊中得知您还在鹤鸣山小学教学。这个消息使我惊讶,并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对您坚持在小学教学岗位上辛劳肃然起敬。”
杨老师含着热泪边看信边追忆往事,却怎么也回忆不起这位当年的学生。这封对教师充满浓浓情、深深爱的来信已在这所学校教师中争相传阅,传为佳话。杨老师非常动情地对笔者说:“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是我们当教师的职责,这名学生的情意我领了,但这笔汇款我暂时不能领取,我要打听到这名学生,退还他的汇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