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希望工程的“打工”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5
第10版(当代青年)
专栏:

  希望工程的“打工”者
唐维红托娅
旨在救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以其救助失学少年54.9万名,建设希望小学200多所的业绩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家庭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以此为契机,隆重推出了“希望工程1(家)+1助学行动”,目的在于动员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特别是千千万万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广泛参与希望工程,以加速希望工程跨世纪目标的实现——协助政府在本世纪末消除我国贫困地区少年无钱上学和无校上学的现象,完成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3月22日,“希望工程助学行动”专用邮资明信片在京举行首发式。它使所有志愿参加希望工程的家庭、个人和团体都能通过到当地邮局购取明信片,报名参加“希望工程助学行动”。中国青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在首发式上宣布:“为了做好款、卡登录和捐助双方的结对工作,我会将招募100名志愿者参加服务,确保准确、高效、顺利地完成‘1(家)+1助学行动’的救助任务,使捐献人的爱心得以实现。”
其实,早在3月中旬,《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就先后刊出了希望工程首次招募百名志愿者的启事。
而在徐永光讲话的同时,基金会办公室的桌上早已堆满了一封封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报名信。
报名者中,有许多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他们希望利用课余时间来这里工作,以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堵明在信中充满自信地陈述了自己的优势:“首先是对这工作有热情,我是湖南籍的学生,三湘大地有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少年,我很希望为他们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其次是有耐心,女孩做志愿服务有女性天生的一种包容心,细腻温婉而又不失干练,有那份博大的爱心。另外,4月3日,我就要满21岁,盼望能于生日之际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西外大街的唐育成在信中说:“1985年,我的父亲因病去世,当时我17岁,正在上高中一年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我不得不退学。我永远忘不了那时的心情,我永远忘不了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学校。对于‘失学’我深有体会。我愿意用我的双手去实实在在地为失学的孩子们尽我的心力!我将全心全意地做好你们交给我的任何工作!”他在信的末尾还写上了这样一句话:“我多么希望,我能找回我失落的17岁!”
北京市劳动局新新建筑公司的木兰女士在信中写道:“作为一位母亲,我希望能为那些失学的孩子们做些事。我平时工作很忙,但我愿意抽出每个星期天为希望工程义务工作。”
家住宣武区的贺先生是一名干警,工作也很忙,但他也写来了报名信。他说:“虽然休息的时间不多,但是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希望工程,我愿意把这点宝贵的时间全部用在这里。我爱人非常支持我,她说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只要你多为希望工程做点事,把我的那份也使出来就行。因此,我坚决要求为希望工程做点事情。希望你们给我一次这样好的机会!”
在报名者中还有许多年过半百的退休老人。从北京汽车制造厂退休的李德远为了争得这样一次机会,在信中反复强调自己身体很健康,“全年未进过医院”,他说,他可以全天在这里工作,他就是“希望为希望工程做贡献。”据了解,青年歌手解晓东是第一个向基金会提出申请的志愿者。不过,他志愿服务的方式与众不同。他说,他计划4月中旬离京,自费去安徽等地,为深入宣传希望工程做一些工作。
虽然启事中,有“给予适当报酬”的字样,但仍有许多报名者在信中表示,为希望工程工作,不要一分钱。
3月26日,是首批志愿者接受培训的日子。为了能准时赶到基金会,毕业于厦门大学、25岁的谷晓梅7∶30就出门了,先坐汽车,再换地铁,再倒汽车。一个多钟头后,她终于跨进了位于后圆恩寺的基金会大院。她对这里并不陌生。去年,她陪丈夫许建斌来过这里。当时,在财政部工作的许建斌刚刚拿到自己花了一年多心血完成的专著《中国农村沉思录》一书的稿费。没有丝毫犹豫,他们把4600元稿费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谷晓梅今年考上了财政部科研所的研究生。离开学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她愿意用这段时间为那些失学的孩子做些事。她觉得,这比去什么公司打工赚钱更有意义。
与谷晓梅相比,原在北京市文物公司工作的景严老师算得上是希望工程的老志愿者了。1992年4月,“希望工程——百万爱心活动”刚实施的时候,景老师便主动找到了这里,帮助处理信函。今年64岁的她每天要工作7个小时,处理100多封信件;她个人还在资助一个新疆的小女孩上学。问她是否觉得辛苦,她却说:“拆阅这些信是很受教育的,我经常看着看着就流泪了。在这个感人的事情很多的地方工作,我不累!”
是的,正如景严所说,在这里,天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天天都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这些被称为希望工程的“打工”者,在通过他们的双手将爱心传播四海的时候,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创造着美好的事业。没有高薪的诱惑,也没有“老板”的吩咐,他们自觉而又默默无闻地为希望工程工作着。他们与众多支持希望工程的人们一起,为祖国的未来、为下个世纪的希望,无私地奉献着!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