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诗情到碧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8
第8版(书评)
专栏:品书录

  诗情到碧霄
李志敏
王前先生,工诗善书,享誉海内外,其近作《晴空鹤咏》诗词集自问世以来,深受艺林重视,兹就愚读后所得,赘述如下:
一、素与绚《晴空鹤咏》题名,取自唐刘禹锡《秋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取此名用以点出诗心。鹤翁(指王前先生)既以秋之气为其诗心,则其诗词风格必然是“旨深语淡”、“素以为绚”。诗人古体浑朴,近体俊爽,皆洗尽铅华,姿致自然,诗以简淡为难得境界。如《题昭盟草原图》:“茫茫大草原,碧毯欲包天,赛马飞空去,云擎到日边。”落笔似不经意,而一幅大草原赛马之灿烂图画如在目前。再如《登青鸾峰至半山亭》:“登至半山疑在麓,松岩叠嶂入天关。若非云动明空界,直把青天作碧山。”山景壮丽如画,而言外饶有禅意。诗文非“渐老渐熟”断难入此妙境。鹤翁治学精勤,赋诗填词以苦吟胜。虽苦吟而无雕琢痕,是以可贵。
二、实与空《晴空鹤咏》,用笔结实而空灵。诗文书画之杰出者率皆如此。如《过乐山栈道》一首:“大江飞入怀,我自九天来。冷眼三千界,心扉八面开。”力实而气空,蔚为壮观。实与空,不仅为力与气之相依存,且为言与意之成表里。鹤翁诗词中无论缅怀先烈,歌颂英豪,酬答同好,批改作业,等等,皆能从实处着墨,又能于虚处见余味。如《题鲁迅先生肖像》:“生无媚骨敢争流,千古文雄大众牛。铁笔纵横终战死,丹心传世不封侯。”先生之风,跃然纸上,味外之旨,咀嚼不尽。道兄深入生活,故能实;一片“童心”(为诗人自取笔名),无尘俗滞于胸中,故能空。
三、咏与论诗词之妙者,富有理趣。此鹤翁诗词集之所以不同凡响也。如《下黄山频回顾》云:“意躁心浮触目庸,秀峰还待妙人踪。名山难遇真知己,时向青云藏玉容。”仁者乐山,山为仁者乐,“诗人眼里有奇峰。”可谓“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语),神于诗矣。
魏际昌教授谓王前“诗风追太白”,信然。愚并且以为,诗骨法杜陵。杜陵以《易》、《诗》为根基,太白以《庄》、《骚》为大源。鹤翁博览古籍,荟萃仙圣,乃工于诗,岂偶然欤!
鹤翁不仅工诗,且有诗论,其《后记》为一首四言诗,又是一篇意旨精到之诗论。其中,“言志缘情,真标意境。惟吾所适,性情至秉。戒沾戒脱,以情寓景。旨深语淡,胸襟一等。”尤为全记之精华。道兄兼工咏论,且精于诗词格律;“千年韵律蕴新声”。志意既高,功力深厚,不求新而自新矣。
四、诗与书《晴空鹤咏》中有《乐书道吟》一首,记其攻书甘苦,言其挥毫志趣。鹤翁常言:“学诗者不一定都要学书,但学书者必定要学诗。”愚亦谓然。盖诗中有书理,书中有诗味;如不学诗,作书难得诗境。“书中美学诗中探”,诗里风神书里看,愚于《晴空鹤咏》、《论书绝句百首》中得之。
掩卷细思,鹤翁之诗,饮真蓄素,朴而不板,清而不薄,情到碧霄;但每思及其满篇珠玑,香犹在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