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西南边沿山区逐步改变刀耕火种的耕作习惯 农业生产潜力初步得到发挥 战胜天灾兽害今年大小春作物普遍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21
第2版()
专栏:

西南边沿山区逐步改变刀耕火种的耕作习惯
农业生产潜力初步得到发挥
战胜天灾兽害今年大小春作物普遍增产
西南大都是多山地区。农民由于受历代反动派的残酷统治,生产极端落后,至今许多地方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
为了改造和发展山区农业生产,各地党和政府都加强了山区生产的领导,在山区进行生产工具的改革。中共贵州省委今年六月即向各级党委发出关于领导山区生产的指示。云南省拟定了改造山区生产的五年计划,从省到县都成立“改进山区生产委员会”专门领导山区生产。四川省也进行了重点调查。贵州省镇远地委书记张玉环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山区掌握重点,吸取和创造经验,指导一般山区生产。现在,各地已基本上克服了“只重视内地,不重视边沿”的倾向,扭转了基层干部不安心山区工作,认为没有前途的错误思想。
为扶助山区生产,帮助农民克服发展生产中的困难,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今年发放了四百亿元的无偿农具,帮助山区人民进行生产工具改革,以铁制农具代替木制的原始生产工具。仅贵州省台江、炉山等十一县,即发放大、小农具十万零五千件。各县一般都派出工作组深入山区宣传政策,发放救济粮款和贷款。各地并组织了初级市场物资交流。贵州省在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举行了二百多次小型物资交流会,推销土、特产品一百八十亿元以上。山区农民卖出土、特产品后,随即购入大批生产资料。
野兽对山区生产危害很大。云南、贵州、西康高山地区,历年都遭兽害,四川青川县危害人畜、农作物的野兽达二十种之多,害鸟也有八种,全县十五个乡的农作物,野兽损耗量达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群众称之为“天收一半,地收一半”。为防除兽害,许多地区都帮助群众解决了打兽所需要的火药、枪枝等困难,动员群众积极捕打。云南省在去年十二月拨下打兽贷款六亿多元、子弹三万多发。如陆良县四区斗咀村由于打死了十八只经常危害庄稼的野猪,今年的马铃薯就增产了一倍。
山区旱灾、洪灾亦较平坝严重,许多地区不“旱”就“洪”,不“洪”就“旱”,严重影响生产。因之,兴修水利,借以防旱防洪和灌溉田地,对发展山区生产有着重大意义。云南省宣威、蒙自、玉溪等县的山区,最近均召开了区乡代表会,总结防洪、抗旱经验,检查了兴修水利情况。宣威县上窑乡,发动六百多农民新修堵水沟三条,将山水堵到坝塘里,防止了洪水,并蓄备了明年春耕的用水。贵州省至今年六月止,共在山区兴修和整修水利三千余处,保证了十五万六千六百余亩稻田的灌溉。
山区农民由于减少了生产资料上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战胜了自然灾害,因而有条件来从事耕作技术的改革。现在许多山区都把人拉犁改成牛拉犁,轮歇地逐渐变成固定耕作,并开始施肥、积肥,木竹器的农具,部分为铁制农具所代替,“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习惯在逐步改变。这样就部分地发挥了山区的潜在力,今年各地高山区大、小春作物普遍增产,有的增产好几倍。     (彭泽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