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发掘我们的道德资源给孩子们留些什么?(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发掘我们的道德资源
给孩子们留些什么?(四)
本报记者祝华新卢小飞董伟
今年寒假,北京市新源里第二小学的王坤同学来到河北兴隆县农村体验生活。住在老乡家的三天里,有一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房东一家坐在饭桌前,总是请老年人先动筷子,然后子孙辈才开始吃饭。而在她自己家里,总是她先吃了,家长才动筷子。由此,她开始懂得在中国讲了几千年的孝道。
著名翻译家傅雷在给英国儿媳弥拉的一封信中自豪地写道:“大多数欧洲人看到中国人没有宗教(以基督教的眼光来看),而世世代代以来均能维系一个有条有理、太平文明的社会,就大感惊异。秘密在于这世上除了中国人,再没有其他民族是这样自小受健全的道德教训长大的。”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通过德育来调适人际关系。据学者许金声统计,《论语》谈“仁”,其中作为道德含义的共有100次;而谈到“智”,作为智育含义的只有25次。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只重分数的国度。孔子推崇的道德准则包括仁、礼、孝、义、忠、恕、勇、信、诚、勤、谦、和、宽、敏、惠、直、中庸、温良恭俭让,等等,绵延几千年,其中不乏封建毒素,但毕竟还有很多是中华民族足以傲世的优秀品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范仲淹吟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遗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是一种“高分低能”、“高分寡德”的人群。
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批判封建礼教的旗帜,使我们的国民精神为之一振。但“五四”人物在抨击传统道德的封建性的同时,对传统道德的历史价值估计不足,对新的道德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文化大革命”中不加分析地扫除“四旧”,宣扬“造反有理”,把中国社会中的传统道德资源摧残殆尽。
《东方》杂志副主编朱正琳强调:恢复和重建社会的价值体系,不是简单地从老祖宗中那里挖些道德语录来,还需要人格典范。离开人格典范,一味地说教,淘气的孩子可能会问你:“累不累?”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仅仅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内挖掘道德资源是不够的,对外开放同样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应坚决抵制,对其他民族中一些体现人类文明结晶的文化性格则可以研究、借鉴。
在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某些腐败官员和暴发户挥金如土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风气的毒化不容忽视。学者杨雄讲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语文课上教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老师问:孔乙己“排”出四文钱买酒,还能找得出更恰当的动词来表现他志得意满的心态吗?没想到,学生竟在下面窃窃私语:“甩”出一叠大票子,“抖”出几张大团结。别以为孩子们在开玩笑,他们平时确实是“崽花爷钱不心疼”。以至于有人给他们送了一个新潮的头衔,叫做“校园超前消费族”。
要跨越“文革”造成的道德断层,古今中外丰富的道德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用来建设以共同理想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
——对孩子们要加强传统道德的熏陶。新加坡作为新兴的工业国家,依然保留了以儒家伦理为特征的道德风貌,说明传统道德有可能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生。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建议:从初中起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可以考虑学点《论语》。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过程,设计出一整套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德育方案。
——引导孩子有批判地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中某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合理成分。要告诉孩子们,如今经济发达的美国原先也是一片荒凉大陆,是数十万从欧洲移民的穷光蛋筚路蓝缕开垦出来的。在这个星球上,从来不存在一个一步就能跨进的市场经济天堂。西方的有识之士还提出这么一个观点:“福利国家必须天天重新赢得。”搞市场经济,仍然需要艰苦奋斗。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建设要互相配合,但不能混为一谈。中小学校的“政治课”如果一味灌输某个时期的政治口号,让学生听写,起不到道德规范作用。有的老师把中学生早恋也视为政治品质问题,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改革前的几十年中,政治运动此起彼伏,是非标准变动不已。结果,当风暴过去,有些人对政治厌倦以后,对道德也容易产生厌倦,至少是麻木。德育是一门科学,应该保持价值观念系统的稳定性。现有的“政治课”内容需要分化,增设“修身课”,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同时增加心理学等人文科学课程。教育方法也需要更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