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二叔的“图书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二叔的“图书馆”
青岛化工学院外文系周佳嵩
寒假回到故乡,听爸爸说二叔办了个“图书馆”,在四里八乡颇有点“名气”,还被市里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民标兵”。二叔当了标兵?还是新农民标兵,到底怎么个“新农民”,我倒要考察考察。
走进二叔那精巧别致的小楼,院子里井然有序,靠东院墙是两间平房,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匾,上书“图书室”三个红色大字。那副对联很有意思,上联是“懂科学会管理黄土地生金长银”,下联是“抓信息觅市场老农民治穷致富”,横批是“进门取宝”。
“二叔,你这里有什么宝呀!”我大声地喊着。二叔一见我来,立即把我拉进屋,“小嵩子,小点声,屋里人都在看书呢”。一进屋,我的眼睛就不够用了:一张大台子四周围坐着七八个人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看报,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环屋四壁是12个直逼屋顶的大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各种各样的实用科技书籍和文艺读物。墙角立着3架子报纸,有《人民日报》、《市场信息报》、《科技日报》……“呵!倒的确像个图书馆”我不禁赞叹道,“叔叔,您怎么想起办个图书馆呢!”
“说来话长,以前我穷得叮当响,前几年靠承包滩涂养对虾才富起来。可那年来了一场虾病,对虾全死光了,连本儿都赔进去了。没办法我就买了些科学养虾的书看,还真管用,几年下来,方圆几十里数我的虾养得好。养对虾技术过了关可又卖不出去,1991年对虾大丰收,价格却又直线下跌,才24块钱一公斤,连本都不够。我就翻看报纸,嘿!《市场信息报》上登了河南市场海货价格高,二话没说,我把虾装上冷藏车就赶往河南,结果一下子卖到46块1公斤。我富了不能忘记大家,办个图书室,给乡亲们也长长见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