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创造性的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9-24
第2版()
专栏:

创造性的劳动
保证车间月月超额完成计划的“快速焖火表”
上海新沪钢铁厂马铁车间自从第一季度实行作业计划后,翻砂工段铸件的产量提高了两倍,而焖火工段的生产没有随着提高。当时,徐德新总工程师为了克服翻砂和焖火脱节现象,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帮助焖火工段编制出一张“快速焖火表”,就是用“快烧”的方法来缩短每一窑的焖火时间。
但是,徐总工程师拿这张表到焖火组去讲解,工人们一听“快烧”两个字就不同意。当时有人就说:“焖马铁、焖马铁,马铁全靠焖的时间长,要是‘快烧’,产品质量一定受影响。”车间主任也没有认真研究和积极支持徐总工程师的办法,因此这个办法就被搁置起来了。
焖火组工人也在动脑筋、想办法,他们充分利用焖火车的面积改装了焖火箱,使窑装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生产组长孙学伦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加一部焖火车,可以调换,使产品能热出热进,缩短了空窑时间。
但是铸件积压现象还是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厂长冯毅同志坚决支持徐总工程师的建议,亲自动员焖火组工人说:“大家照徐总工程师的办法试验一窑。”试验的时候,生产组长孙学伦还有点不放心,可是第一窑烧出来,产品虽有点发硬,但焖火时间却缩短了五分之一。工人们这时有了信心,并且认真研究和改进了温度上升办法,克服了徐总工程师的办法中的缺点。
这个先进焖火法实行后,从四月份到现在,焖火窑没有增加,翻砂的产量也没有降低,但是焖火产品的产量平均提高了一倍到一倍半,废品率也降低到百分之一,使马铁车间翻砂和焖火的生产不再脱节了,月月都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废料炼生铁,节约了四亿多元
四年多来,国营天津中央电工器材制造西厂各车间积存下很多碎矽钢片和铁末,共约四百余吨。过去,大家都认为这是废料,于是就用它填坑、铺道,或当炉灰渣子使用,剩下来的就都堆积在院内。去年四月份,铸工组工人刘玉祥看到这一大堆东西,堆在院内,雨淋日晒,白白地浪费掉,觉着很可惜,就向领导方面提议,把这些碎矽钢片、铁末再熔炼成生铁,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领导方面重视。
今年四月份,经过反官僚主义斗争,刘玉祥又提出了这个建议,这次得到了领导方面的支持。经过一番准备,四月十七日他就利用该厂原有的冷风炉来做熔炼试验,熔炼出来的生铁,经化验,出铁量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且质量很好。同时用他炼出的生铁试铸了三台三十千伏安的变压器油箱,因为铁的组织比较严密,没有渗油的现象。
试验虽然成功了,但是这个冷风炉铸工组每天要使用,不可能供给他长期熔炼生铁。刘玉祥就向领导建议,把院中放着的一个破烂的冷风炉,修理一下作熔炼生铁用,这样炉子的问题解决了。
熔炼矽钢片和铁末的温度很高,炉内经常要烧到摄氏一千八百度以上,炉壁浸蚀得很快,炼了二、三吨铁之后就要修理一次炉壁,这拖长了熔炼的时间。刘玉祥把厂里用剩的云母粉(已经没有用处)收集起来,把它和做耐火砖的材料混合在一起来糊炉壁,解决了炉壁容易坏的问题,现在修一次炉已经可以化七、八吨铁。到目前为止,该厂已经熔炼出约一百七十余吨的生铁(尚有碎矽钢片和铁末约二百吨还未熔炼),据初步统计,以三百万元一吨折算(除去三十万元成本费),刘玉祥这个建议已经给国家节约了约四亿五千余万元的财富。
弹簧箍的困难解决了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制造厂从今年七月下旬起,开始了下半年新造机车和客车的生产任务。在制造新机车和客车配件时,锻冶车间首先遇到了一个困难,弹簧箍做出来不合标准,每天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产品是废品。而弹簧箍需要却很多,一台客车要用三十二个,机车的煤水车每台也要用二十四个,所以做了好几天,总是不能按计划向装配车间交活,车间领导上和工人们都很着急。
这时技术员李元进就下了车间,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提高弹簧箍质量的办法。他先找做弹簧箍的工人杜金凭、董文绪等了解他们的操作情况,并具体地教会他们怎样掌握铁的温度,弹簧箍的原料在炉里应当热到什么程度,和每次要烧到多少个等操作问题。这样随时研究、步步改进以后,产品质量果然有了提高。李元进和工人研究后,还创造了八种制造弹簧箍的专用工具,一下就使弹簧箍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多。过去一个汽锤工作组,每天费很大的劲,只能锻造弹簧箍二十个左右,现在每天可以完成六十四个,质量还有很大提高,废品率从百分之八十降低到百分之七以下。李元进和工人还订了一个合同,要使弹簧箍的质量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八月上旬以后,锻造弹簧箍的汽锤工作组每天都能按计划进度完成任务,把合乎标准的弹簧箍一批批地交给装配车间。 (李鸿起)
节约“半分洋元”
国营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第一机工场高明山小组,是全车间用料最多的,单是大小尺寸的洋元,每月就得用上三、四千根。生产任务一下来,由供销科落料,按照老规矩,落料时每根洋元轴头放长半分,两头就放长一分,作为车平面时的车污耗损。三年来,生产科这样开材料准备单,供销科这样订材料消耗定额,明明知道这里有浪费,但谁也没有考虑它。有人说:“只要完成任务,多用点材料算什么!”因此,像半分洋元这样的小东西,更没有人去过问了。
高明山是第一机工场第八小组的工长。他们小组最近讨论节约指标,女工贾洪妹提出节省半分洋元的“车污”。贾洪妹一向做车洋元两头平面的工作,她认为每根洋元车去一分“车污”,化费材料和人工很多,要是把“车污”改为半分,平面一样能车得光滑。高明山马上把这个意见转给供销科负责落料的同志。供销科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从九月份起实行。算了算细账,每根洋元节约半分,每年五万七千根洋元就可以节省二千八百五十吋;节省下来的人工、电力、车刀的耗费要值一千二百多万元。
工会抓紧这节约半分洋元的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大家讨论生产指标时不仅要注意完成产品产值任务而且要注意节约成本,那怕是一点一滴的节约,积累起来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吴云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