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少吃肉多买果 补品洋菜卖得火年货不再土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08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少吃肉多买果 补品洋菜卖得火
年货不再土气
李丽辉
与往年相比,城里人购买与选择年货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在北京百货大楼分外拥挤的黄金饰品柜前,一位来自石家庄的女士说,她为了给母亲买一对称心如意的耳环做新年礼物,特意来到北京,跑了好几个地方,在这儿总算如愿以偿了。她认为,穿衣对人们来说平时与过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披金戴银,既增添喜庆气氛,又满足了保值心理,于是不少人的目光便集中到“戴”上,金银、珠宝饰品理所当然成为第一选择。
按传统,大鱼大肉是年货的大宗,家家得囤够整个正月吃的量。而今年人们对肉制品一是购买量减少,二是买半成品、小包装多。一位住天津小海地小区的主妇说:“家门口的商店里什么都有,随吃随买还新鲜。好不容易休息几天,谁也不愿意把时间都花在锅台上,买点半成品既好吃又省事儿。”
在北京街头的水果摊前,可以见到堆成小山一样的成箱水果,一位摊主说,今年家庭中水果消费量明显上升,几斤几斤地买太麻烦,而一箱水果也不过10公斤左右,正好够一个家庭吃上十天半月的。这几天,他每天都能卖个几十箱。
据北京北太平庄商场同经理介绍,临近春节,商场里几十元、上百元一盒的花旗参、冰糖燕窝、鲜王浆等营养品卖得格外火,顾客除了自己食用外,多数是作为礼物送给父母或长辈亲友的。另外,他们专门经营精细菜的蔬菜专柜,荷兰豆、西兰花、塘蒿菜等“洋”菜受青睐,常常出现排队购买的场面。一位顾客说:“黄瓜、蒜苗这类细菜平时都吃,过年总得换换口味。”北方从大白菜当家到细菜普及再到今天常吃“洋”菜,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也许过不了多久,在人们眼中这些“洋”菜将与西红柿、洋白菜无异,不知那时候这“口味”该怎么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