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94走来中国青年志愿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08
第10版(当代青年)
专栏:

  ’94走来中国青年志愿者
刁海峰乔建宾
1月23日,全国各地大中学校陆续放了寒假,全国铁路也迎来了春运高峰的第一天。
这天,在古城西安,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大厅里,一大早就有120多个佩带标志的大学生们出现在忙着赶路的旅客中间,学生们人虽不多,却个个精神饱满,热情地为旅客们服务。当旅客们半信半疑地从大学生们手中接过热气腾腾的免费开水时,他们终于看清了姑娘小伙子们胳膊上那个漂亮的标志——“青年志愿者”。
正是这天,在北京、上海、沈阳、郑州、成都等15个铁路枢纽站,成千上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协助铁路职工查堵“三品”、清扫车站卫生,为旅客送医送药,扶老携幼……
参加这次“大学生志愿者’94新春热心行动”的大学生们全部是自愿报名,他们把温暖送到了旅客们心里,旅客称他们是“冬天里的一团火”。
    贵在自愿的主旋律
去年12月19日,在北京至深圳24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铁道团组织首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首批2万余名“铁路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广大旅客中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此为标志,由共青团中央推出的,旨在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青年道德文化素质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拉开了帷幕。
由此开始,中国青年志愿者面向社会,围绕公益劳动、治理环境、抢险救灾、社区服务、社会治安以及维护青少年权益等方面开展的持久而深入的义务服务活动,开始全面展开。
神州大地上仿佛一夜之间便冒出了这样一群青年志愿者。
追根溯源,早在1989年青年志愿者就出现在了地处开放前沿的特区深圳。在这个人均年龄25.3岁的年轻的“移民”城市里,离乡的孤寂,工作的劳顿,竞争的冷酷和情感的失落冲撞着年轻人的心灵,人们在压力之中渴望着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抚慰。深圳团市委审时度势,建立了一条电话咨询热线,招募了19位热心公益事业、有知识有水平的义务咨询员,专门为深圳成千上万的青年排忧解烦。发端于此,1990年6月,深圳团市委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义务工作团体——“深圳市青少年义务工作者联合会”。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一支20万人组成的亚运义务人员总队活跃在赛场内外,他们承担了亚运会前后大量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没有他们的奉献,亚运也许不会那么辉煌。
无论是深圳的“义工联”,还是北京的“亚运义务人员总队”,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青年自愿为前提,以“无偿、无私、热心、奉献”为行为准则,而且这两者的出现也恰好代表了志愿活动的两种基本活动方式:一种是热心公益事业并具有一定技能的志愿人员所开展的专业性、技能型、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一种是围绕某一方面或重大活动所开展的突击性和阶段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人员更为广泛。
从特区志愿者活动的萌芽,到各地各级团组织的探索和实践,短短几年时间里,青年志愿者完成了她“破土而出”的全过程。到1993年底,作为组织者的共青团中央向全社会发出了志愿者活动宣言,提出“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以青年自愿为前提,青年志愿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进步开展无偿义务服务,并开始在全国征集图徽和标志。一个令人心动的口号开始回荡在神州大地上——“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市场经济在呼唤
前段时间,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篇《在北京被吵架》见诸国内报端,一时间引起了国人对公共道德和文明行为失落的议论。其实,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公众冷漠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了。广州的沙河街头,一孕妇遭流氓侮辱,200多人围观却无一人相助;河南农民张环礼从河里救出了别人,自己却在六七百名看客眼前沉入水底;更有甚者,新近在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白衣天使”竟然给两个病情全异的儿童做错了手术……这些并不罕见的事件似乎给社会蒙上了一层“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阴影,人们在扪心自问: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难道必须以精神文明的失落为代价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公众呼唤着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人们渴求社会能更多一些爱心和温暖。中央一直强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中央领导同志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世纪之交的中国青年深感责任重大,行动也是迅速的。’93深秋,“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始在共青团的决策者们心中酝酿。团中央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青年的教育,要让青年在实践和参与中自我教育,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青年志愿者”以青年自愿参加为特征,显然是符合这一点的。
组织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强调主体,商品交换强调个性,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人与人之间更加需要沟通,人际关系更加需要调整。人们更多地强调自我,也使人们更多地渴望温情。青年志愿者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共青团中央在1993年12月初召开的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把“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郑重地写进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里,目的很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青年的心灵,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让爱心成为社会资源
青年志愿者和着市场经济的节奏走来了,她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
在冰天雪地的吉林省,大雪过后,清扫大街小巷路面上的积雪已经成了长春等大中城市的冬季一景。前不久,一场覆盖全省的鹅毛大雪刚过,数十万青年志愿者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同时上街清雪除冰,那红旗漫卷,热火朝天的场景,令那些平稳地骑车行进在马路上的市民们平添了几许赞赏,几许感慨。
也有人说:市场经济了,还有谁会干出力不得报酬的“傻事”?事实上,干“傻事”的人不仅不少,而且越来越多。深圳“义工联”的首任理事长俞泓说:“这既然是一份公益事业,就决不沾一个钱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助人为最终目的。”到现在,“义工联”已由当初的32人发展到200人。
在见义勇为者屡遭冷落的河南,为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团河南省委决定成立“为见义勇为者服务青年志愿队”,为因见义勇为而致伤、致残和牺牲的英雄及直系亲属提供全面、全程服务。在救人英雄张环礼牺牲的宁陵县,人们纷纷向英雄的家人捐款。宁陵县团委还成立了青年服务队,将长年为张家助耕助收,买煤磨面。英雄的家人说:“环礼在天之灵如果知道家里受到这么好的照顾,也该放心了。”
有越来越多的弘扬正气、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出现,相信张环礼的悲哀不会出现在下一个英雄身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深圳热线电话义务咨询员周红是个学了4年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她这样描述做志愿者的动机:“在这里我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别人,我很高兴。其实,与其说咨询者需要我的帮助,不如说我需要他们,需要这种机会,我需要别人给予我信任。”
“青年志愿者”给了青年人一个证实自我价值的机会,这个机会像块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
1月18日,长春市宽城区的青年自发成立了青年志愿者俱乐部,2000多青年志愿者有了自己名副其实的组织依托。北京市日前也正式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据悉,团中央也将在时机和条件成熟后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将不断发展壮大。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青年志愿者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群体形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今年3月6日,团中央准备组织全国的“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奉献日”活动,形成一个高潮。团中央的一位负责人说:“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二者在参与方式和活动方式上有区别,但精神内核是一致的。志愿者活动更加强调自主参与和自我教育,侧重社会化和经常化,二者结合起来,实际上是学雷锋活动的一个新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将广泛招募青年志愿者,开展适度规模的青年志愿活动,逐步使活动转入经常化。今年下半年,各地将着手建立各级志愿者培训中心,为青年志愿者活动提供阵地依托。
团中央强调,青年志愿者活动将长期坚持,注重实效,形成气候,长远发展。
可以预见,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将从点走向面,从重点城市走向全国,从个别走向普遍,从一部分先进青年走向民间大众。(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