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旅外文学谈——兼评《中国教授闯纽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2
第8版(文艺评论)
专栏:

  旅外文学谈
——兼评《中国教授闯纽约》
李炳银
前两年,旅外文学很是热闹红火了一阵子。一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部《北京人在纽约》的畅销,鼓荡起了不少人的欲望和热情,一时间,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竞相出版,颇有逼人的气势。可是,文坛好大风,此间刚起,那边又生。旅外文学的旗子没有摆动多久,似乎已成了过去式,那些曾一度叫得很响的作品竟也归于沉寂。
然而,让人有些奇异的是,何启治的纪实文学《中国教授闯纽约》,却没有随着旅外文学之风的吹过而远去,反而与读者更贴近了似的。前两年旅外文学风起时涌现的大量作品,多数因得风气之先而引人关注。它们把一个新的外界生活图景描绘给封闭已久的国人来看;它们的作者把自己在外面匆忙而直接的感受传递给没有这种机会的人们来咀嚼。因为对外陌生而产生的新鲜感,因为作者见识感受与读者此前被动接受结论的差异而生出的疑惑和诱引,正是这些作品得以风行的主要原因。很显然,这些现象中包含着突出的新闻因素和效应,而缺乏厚重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品格,因之,它们来去匆忙就是不奇怪的现象了。而何启治的《中国教授闯纽约》不同于那些以年轻人的全新感触率然写出的作品,也不同于那些走马观花地游历了几个国家仅凭一点点印象就对其进行藏否的文章;更不同于对外面的世界极少接触,很少了解就以个人的主张情绪为尺度对其妄加评议的作品。《中国教授闯纽约》,是作者作为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社会人生风雨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对于美国生活、对于美国华人社区生活直接深入的体验与沉思。它有着细致入微的感受,也同时具备冷静观察,悉心探索的理性分析与判断,有着很强的真实性和启示性。在“福临门”餐馆打工与对不少纽约华人的访问,使作品有了点的深入和面的辐射,再加上作者在国内生活的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承接,形成了对美国生活,对美国的华人和他们的心理及生活行为的多角度透视。正因为如此,何启治迫近了美国生活的较深层面,准确地把握了纽约华人社区中那些既非西方又非中国文化所塑造出来的华人的种种心态和行为方式;看到他们在两种文化冲撞撕扯过程中那些让国人理解与不理解的特殊复杂的生活观念、情感世界和生存选择。排除了从表层现象的简单接受方式,摆脱了更多主观性的强制干扰,所以,唐教授所述说的对美国的感受认识就明显地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加有利于人们认识美国社会和在那里生活着的华人。
自然,《中国教授闯纽约》因为严格的生活真实性描写导致某些地方的叙述显得稍有琐碎,但恰恰又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叙述中每每把生活的内质和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深刻和生动形象。像践老板和唐教授的形象性格就是如此。在不少的地方,作品的叙述是相当幽默并具艺术魅力的。在这些地方,何启治的作品又显得比那些扫描式的纪实文字和加进了虚构内容的作品更具有个性,容易让人在一个似乎可介入的情境里与作者一起面对美国生活。纪实,达到了逼真的程度;叙述,抵达了生动形象的文学层面。这是何启治作品在深刻性之外写法上的优长之处,也是它在众多旅外文学作品中不同凡响之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