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高扬在特区的一面鲜艳旗帜——南海前哨钢八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5
第1版(要闻)
专栏:

  高扬在特区的一面鲜艳旗帜——
南海前哨钢八连
新华社记者郑国联
新华社通讯员胡有秀 张智猛
本报记者郭嘉
30年前,驻守在与澳门一水之隔的横琴岛上的广州军区某部八连,艰苦奋斗,一尘不染,被国防部命名为“南海前哨钢八连”。今天,钢八连这个人民解放军唯一驻守“免税区”的连队,在履行支持和保卫改革开放的神圣使命中,信念坚定,纪律严明,有如一面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特区的上空,展现着新时期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
坚定的信念
八连官兵生活在这个英雄连队里,站在特区这块热土上,个个眼界开阔,人人胸怀宽广。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不移地支持和保卫改革开放。副连长陈建新的妻子在地方搞优化组合时下岗。恰在这时,他岳父在海外的一位朋友有感于岳父一家人长期对其老母的照顾,要陈建新出国给当助手。陈建新对妻子说:“我不能因为个人暂时碰到一点困难,或能从别处得到什么好处,就离开这个蓬勃向上的国家。”据统计,从1980年至1990年,钢八连有260人次先后遇到家庭承包的责任田无劳力耕种或亲人被工厂优化组合下岗等各种困难,但无一人埋怨。他们在写信鼓励亲人克服暂时困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支援和保卫特区建设中去。
他们3次移防,让出“黄金”地段给地方搞开发建设。3次移防都是越移条件越艰苦,但他们看到腾出的营区矗立起一幢幢高楼大厦时,心里总是充满着欣慰和自豪。
他们先后投入2万多个劳动日,支援地方围海筑堤,修建码头、工厂、公路、学校、水库等,岛上群众说,八连既是保卫改革开放的战斗队,又是支援经济建设的突击队。
一次,邻近的村庄与澳门的一个老板签订了加工塑料花的合同。眼看交货期临近,合同才完成2/3,村干部急得团团转。八连闻讯后赶来支援,官兵们连续奋战了3天,保证了按期交货。村民们万分感激,要给八连报酬,官兵们毅然谢绝:“能为乡亲们争来更多的致富机会是我们的心愿。”
那年春节,澳门严老板在岛上开设的采石场放假,老板和工人们都要回家过春节。严老板想请八连代为看管石场的机械设备。要求刚一提出,八连就满口答应。连队干部说:“我们保卫祖国和人民,就要为改革开放大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证,让澳门同胞安心过好节,是我们应该做的。”春节过后,严老板回到采石场,看到机械设备完好无损,感慨地说:“内地的改革开放有解放军的支持,我投再多的钱也放心。”
八连官兵始终把创造一个安全环境作为支持改革开放的实际行动,他们苦练军事技术,在刚刚进行的一次考核中,全连火炮齐射,取得了一个炸点、一个响声、一个目标的优异成绩。
无私的胸怀
“人民富裕我幸福,祖国强大我自豪。”为了特区的建设和岛上群众尽快致富,八连做出了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和信赖。
烈日炙烤着大地。连续5个月大旱使海岛干枯了。一天,八连饲养员刘上武挥汗如雨挖掘一口小水井。渔民谢老汉问小刘:“水不够用?”“每天每人只配两口盅,整整10天没洗澡了。”“水库不是还有水吗?”“连队有规定不准用水库一滴水。”老汉怔在那里,半天才说:“建水库你们出了大力,坏了你们又潜到水底去修,这水你们最应该用!”小刘说:“眼下天大旱,要保证群众生活和工厂生产用水,我们总不能让港澳老板们干着、脏着回香港、澳门吧。”谢老汉的双眼湿润了。
在横琴岛,提起八连,人们总是要谈起官兵们桩桩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感人事例。他们自己住着低矮破旧的房子,却出力流汗帮助群众盖起一幢幢小楼房;他们的生活比群众差了一大截,却想方设法让群众富上加富。修筑海堤时,战士们在冰冷的海水里一泡就是18个小时;修环岛公路,战士们身绑绳索,悬在山崖打炮眼,干的是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修跨海大桥和兴建开发区,战士们住帐篷、喝冷水,日夜奋战……
去年8月,17号强台风袭击横琴岛。暴风豪雨中,修建环岛公路的江西省一个施工队的3顶帐篷被刮走,连日中断的海上交通使供给也发生了困难。八连官兵闻讯后,冒着风雨,把民工接到连队,为他们腾房子、烧热水、煮姜汤。官兵们宁愿自己蜷缩在潮湿的坑道里,将床铺让给民工休息;宁愿自己啃压缩饼干,把仅存的粮食让给民工吃。这一切,恰好被来队探亲的一位排长的未婚妻和她母亲看到。母女俩深为感动。临走前,母亲郑重地向连队干部提出一个要求:要两块压缩饼干带回家,好让乡亲们都知道,“解放军的心比金子还要美!”
钢铁的纪律
1991年盛夏的一天,一批港澳青年会同珠海有关部门上岛为八连官兵表演文艺节目。烈日下近3个小时,战士们端坐如钟,汗水浸湿了身下的土地,却没有人动一动,令各界来宾赞叹不已。
多年来,八连始终把培养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作为发扬优良传统和永葆人民军队本色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全连官兵坚持做到:执行命令雷厉风行,遵守纪律令行禁止,被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称为“钢铁之师”、“最可信赖的人”。
横琴岛距澳门最近处才200多米,改革开放以来,岛上居民可以自由进出澳门,进口商品一律免税。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政策性规定,进口电器不准带出岛,出岛时每人只能带两条进口香烟等,并对进出岛人员和船只实行严格检查。但对八连官兵例外,他们身上的绿军装就是特别通行证。
面对人民的信任,八连官兵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十多年来,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没有一人违反纪律。原指导员韦纯猛,岳母是横琴岛人,并办有贸易公司,妻子在珠海市工作。有人给他出点子:只要你出岛带些东西,不用多久,保你富得流油。可他在岛上5年多,没带过一件违禁品出岛。原副连长覃重雄在岛上工作多年,1985年转业时只有一个背包、一只提包。地方与他相熟的人劝他:“你在岛上工作了这么多年,带几件东西走不过分,边检对你免检。”覃重雄说:“我不能因为退出现役,就忘了纪律啊。”
八连干部战士自己不带违禁物品出岛,亲戚朋友找上门来,他们也是先讲政策后认亲。代理指导员刘仁友有一个要好的同乡战友,在刘仁友患重病的弟弟作手术急需钱时,将自己准备结婚的1.7万元转业费送到刘仁友手上。两年后,刘仁友还没还钱,同乡战友上岛来了。他没来讨债,而是想让刘仁友帮忙为准备结婚的妹妹买台免税的录像机。刘仁友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说:“如果可以,我真愿意割下身上的肉给你,可是这个,我却不能……”战友默默起身告辞。
八连干部战士因为严格执行政策、纪律,得罪了不少亲友,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却认定:对解放军我们一万个放心。
英雄的本色
在八连,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连队的理发工具、木工工具、农副业生产工具一应俱全。全连所用的扫把全是自己上山割茅草动手扎的。营区的水泥路和篮球场是官兵们自己动手修的,所用的沙子和石子是官兵们用脸盆和水桶从海边端来、提来的。连队的饮用水水管也是官兵们自己动手架起来的。有人曾问八连:你们这一套是否跟时代合拍?回答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创造美好未来不可须臾或缺的法宝,正是时代的要求。
八连有个闻名全军的“扁担电影队”,每次放电影,放映员都舍不得花10元钱租小船运送机器和影片,而是自己用扁担挑着翻山涉水,赶五六公里到连队两个执勤点放映。十几年来连队换了8茬放映员,没有一茬放下扁担。
八连历任给养员都是一根扁担走天下。他们到大陆买粮买菜,全靠一副铁肩膀。刘仁友任给养员和司务长期间,每次到大陆采购都不住条件较好的6元一晚的房间,而去住3元一晚的。到警备区办事,他不住5元一晚的房子,硬要住杂物间,为的是每晚省下4元5角钱。
八连在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他们每次移防,都劈山开菜地,挖土造鱼塘,采石盖猪圈。尽管海岛自然条件较差,但八连生产的蔬菜一直自给有余,每年出栏生猪都在80头以上,生产塘鱼3000多公斤,年年被广东省军区评为农副业生产标兵连。去年底,他们在珠海市和上级的支持下,推倒旧营房,建起了现代化的士兵楼、家属楼和学习室、卡拉OK室、图书室、荣誉室。士兵楼前,耸立着一座风帆造型的花岗岩石碑,它象征着八连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扬帆破浪,向前!向前!(附图片)
压题照片:“钢八连”战士守卫在海防前哨。袁家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