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周恩来交朋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02
第5版(参政议政)
专栏:统战佳话

  周恩来交朋友
秋雨
周恩来对待党外朋友,一向以平等的态度交换意见、商量问题。他平易近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善于启发别人的觉悟。即使是对于不正确的意见,他也能做到循循善诱,使人心悦诚服,绝不以领导者自居,强加于人。他同党外朋友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切磋,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合作共事。他的谈话朴实无华,总是给人以启迪,使人不愿离席。即使对方一时想不通,他也不强加于人,而是耐心地不断地做团结教育工作。他所凭借的是坚定的信念、明澈的思想、宽阔的胸怀、巧妙的论对和自己的模范行动,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之折服。
教育界、科学界的两个大知识分子张伯苓和翁文灏,代表性强。两人的思想转变,当然有个过程。他本着对别人重自觉的原则,从不要人家写什么材料或检讨之类。他说,“我们历来主张靠自己觉悟,我举个例子,大家会清楚的。张伯苓先生,晚年做了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重庆解放以后,开始有了觉悟,后悔了。以后他回到北京,又转到天津。他和我总算是师生关系了,也很接近,但是我丝毫没有勉强他写一个东西。以后,他慢慢地认识了新中国,认识人民中国的好处,开始跟我讲了一些他最赞成、最高兴的事,但是我仍然没有请他写个东西。我觉得一个人的进步要等他自觉地认识以后才最可靠……翁文灏,大家也很熟悉,新华社宣布过他是战犯之一。但是他在欧洲表示愿意回到新中国来,无论如何也不愿去美国当教授。因为他有这样的表示,我们就欢迎他回来。他回来以后,有些朋友觉得他应该写一个声明,这样好使人民谅解他。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太勉强,要他慢慢觉悟,自觉地写。”
1972年受到周恩来接见的一位台湾同胞,在接见后对别人说:“接见时周总理让我坐在他老人家身旁,使我感到非常荣幸。看到周总理平易近人、虚怀若谷,我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冒昧地提出了不少尖锐的问题。”这位台胞受台独思想影响较深,有许多见解是不对的,但周恩来并不责怪他,而且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使他心悦诚服,对我们的方针政策有了新的认识。他回去以后发表了文章,介绍新中国的成就。
把各界朋友当成自己人,对他们始终以同情的态度,关心他们的进步,除自己以身作则外,希望他们自觉,决不能勉强,这是极寻常的事情,但这是极高深的政治哲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