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学传统美德育时代新人——吉林省辽源市中小学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7
第1版(要闻)
专栏:精神文明重在建设⑨

  学传统美德育时代新人
——吉林省辽源市中小学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纪实
本报记者李安达
吉林省辽源市教育战线从1989年开始,挖掘整理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使“中华根”、“中华魂”、“中华形”(行为形象)植根于学生少小心灵,促进了身心健康成长。
科研开路全面施教
1990年4月,以辽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栾传大为首的一个课题组,开始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课题研究。他们有计划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挖掘整理工作,编写教材并选择一些中小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实验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们编写出了教材——《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分小学本和中学本)。这套教材把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传统美德归类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律己宽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12项内容。
继《传统美德故事》之后,市教科所又组织力量按照12项内容编写了《革命传统美德故事》和《当代英模美德故事》,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形成系列化。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意在育“四有”新人。辽源市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在内容上,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两史一情”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以史情教育为主线,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重点,达到明理、激情、导行的目的;在方法上,坚持课内外、校内外结合。学校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抓好各学科教学的渗透,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故事会、报告会、看革命电影等活动,做到全面施教,全员施教,全过程施教。通过家长、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抓好校外教育,并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在管理上,与校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做到每搞一次传统美德教育就进行一次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
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在辽源市多寿路小学,11岁的五年级学生马亚楠生动叙述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她是独生女,从小喜冒尖。堂妹到家来要玩她的气球,她宁愿用针把气球扎破也不给。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她学了“孔融让梨”、“将相和”等故事后,改变了这种不良习惯。
“光学几个故事也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坚持,要有个好的氛围。”校长赵昱昕谈起了他们的体会。“一次,有个学生把另一个学生的书碰掉地上,两人吵了起来。班主任并没简单批评一顿了事,而是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讲团结友爱的美德故事,评论这样做对不对。结果两个同学都上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当场握手言好。”几年来,这个学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立足育人,注重实践,取得了德、智、体全面丰收。现在,这所学校100多个学雷锋小组活跃在校内外,涌现出4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全国优秀学雷锋小组,12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省优秀学雷锋小队,6年如一日照顾病残同学上下学的市优秀小队和冰窟救儿童的好少年扬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也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在辽源市,每所学校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传统美德教育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辽源市第一中学在实施传统美德教育中,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进行。
通过传统美德教育,学生中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可喜局面:要求上进的多了,消极厌学的少了;讲文明,讲礼貌,做好事的多了,违纪现象、损坏公物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比吃比穿讲享乐的少了;主动参加义务劳动的多了,损坏劳动成果的少了。校风、学风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家长配合教子成才
在辽源市,我们还遇到了一位“教子成龙”的好母亲王桂荣。这位年仅30多岁的普通农民,丈夫去世多年,带着一子一女艰难度日。大儿子张健现在已是初三学生了。几年来,儿子过生日,不买生日蛋糕,更没有其他铺张,只煮两个鸡蛋,母子俩坐在一起互讲一个传统美德故事。她说,这是送给孩子“最丰厚的生日礼物。”去年儿子过生日,她要求孩子写一篇立志勤学的文章。当她读到文章“立志+勤学=成功”的结束语时,激动得搂着孩子好一阵亲热。去年暑假,张健班上一个同学到家来请他去玩游艺机,感谢在学习上对自己的帮助。王桂荣把这个同学留了下来,跟他介绍张健平时努力学习的情况,叫张健给他讲了两道数学题,补了一课英语,最后还在一起吃了顿农家饭。这个同学高兴极了,以后经常来跟张健一道学习。张健不负母望,每学期成绩都列年级前几名,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辽源市体委干部孙大力,儿子孙野是市一中初二学生。从进中学第一天起,孙野就坚持接送一位下肢瘫痪的同学上下学,每天要绕行十几里路。孙大力夫妻积极支持孩子做好事,从来没因为儿子回家晚而责备。一天晚上孩子到家后对他说:“我那位残疾同学咳血了,我想把我存的50元给他送去。”孙大力二话没说,从口袋里掏出50元钱,夫妻俩骑上自行车,陪着孩子把钱送到那个同学家里。
在辽源市,很多学生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长乃至社会共同的事。他们称赞《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套教材是“一本书教育了两代人”。
辽源市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丰硕成果,得到了吉林省有关方面的重视。现在,传统美德教育已推广到全省中小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