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三伯“主事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7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三伯“主事儿”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白承杰
“喜事!你三伯成了咱村主事儿的人,乡亲们有事都愿找他。”寒假一到家,母亲便发布如此的消息。
在我的印象里,粪筐就像三伯的“身份证”。他大半辈子只是个知道捡粪积肥耙地的主儿,今天怎么当上了“新闻官”?
吃罢晚饭,叩开三伯家,只见伯母正边吃饭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呐。瞧我来,她忙起身:“看让你三伯捣鼓的,连我这老婆子也迷新闻。人家常念叨,说你搞新闻,知道得多才长出息。”“三伯呢?”
“他呀,一天到晚瞎忙。今儿一大早就往乡里跑,说要问问来年的棉花咋种。晌午一进村让村主任拉去商量慰问烈军属的事。这不,晚上回来刚要吃饭,北边永合两口子拌嘴,又叫去啦。”
嗬,真比联合国秘书长还忙,这“焦点时刻”我定要看他怎样“蓝盔”。一进合家院子,但见三伯正站着吞云吐雾。我问:“咋回事?这么沉稳。”
“这两口子在气头上,越劝干得越欢。就为种地,你合哥要种棉花,你嫂子不干。”这时,就听嫂子喊:“你有主心骨,打呋喃丹(农药)没把你毒死!”
“那不能怪药,谁叫咱不懂技术?”
……听到再没什么新“精神”,三伯的一声咳嗽把我“拽”进去。哟,哥在炕这头,嫂在炕那头。
三伯朝椅子上一坐:“你们歇一会儿,我说几句。种不种棉花当然得看效益。去年的收入确实不行。按市场规律,今年种的可能减少。在这节骨眼上,我看要反其道而行,不但种,还要适当扩大。老话不是说‘鸡多不下蛋’‘物稀为贵’吗?前些年,邻县种棉花的发了财,咱们屁股后边撵,不光没赶上,有的还赔了本,这就是市场的理儿”。三伯掏出一张报纸,“这是从乡里拿来的,你们看看,从上到下都发文保护咱棉农,还要提高收购价。农技员小徐在联系优质棉种和高效低毒农药,他让我劝大伙别一阵东一阵西,种地像打游击怎么行!”“就是,如今城里窝头比馒头都贵,去晚了还抢不上呢。”永合哥竭力佐证。
永合嫂抬起头:“理儿不错。有了麻烦,三伯可得多费心。甭说,还有你这小弟。”三伯含笑指指我。瞧,不知不觉地,把我也“公关”进去了。
回家的路上,我问三伯“主事儿”的本领哪儿来的,他笑道:“前年冬天去小陈庄取经,人家说现在是信息时代,致富的路数报上、电台、电视里一抓一大把。知道得多,说话办事就有底,也能干到点子上。”停了一下,若有所思:“甭看在咱村我是个‘万事通’,跟人家比还差得远。噢,后天祝家办喜事,等我张罗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