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非洲国家拓展旅游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7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国家拓展旅游市场
本报记者顾玉清
非洲法郎大幅度贬值后,大批欧洲旅游者的目光转向了非洲法语区国家,到这一地区进行“远征旅游”、“发现旅游”似乎成了一种时髦。
到非洲法语区旅游的诱惑力之所以在上升,除了那里特有的阳光大海、风土民情和神奇的动植物景观外,旅游费用低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过去,西方游客到科特迪瓦旅游一趟,每人每周约花8200至10000法国法郎。非郎贬值后,据说7200至9000法国法郎就够了,且不谈飞机票还减价20%—25%。这与去拉丁美洲旅游(每人每周约花1.1万至1.2万法国法郎)相比,非洲法语区旅游市场显然具有竞争力。
非洲法语区国家也看准了这一变化中的市场行情。许多国家将发展旅游业视为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们积极制定旅游战略、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服务态度,出新招拓展旅游市场,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塞内加尔借地处“黑非洲第一站”之便,旅游业搞得有声有色,是西非旅游大国。但是,一段时间来,塞国内的政治骚乱和暴力冲突直接波及旅游业,致使游客明显减少。随着局势好转,特别是旅费价格的变化,客流量又开始呈上升势头。为了方便游客,塞内加尔旅游部门放宽入境条件,简化各种手续,并决定对欧洲游客免签签证,只要持本人身份证就可到塞内加尔旅游。目前,塞内加尔一年约接待40万名游客,它计划经过10年的努力,使旅游业更上一层楼。
贝宁在西非是一个文化与历史遗产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然而,1991年贝宁才接待了11万游客,全国旅游收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非郎贬值之后,贝宁旅游部门利用西方游客的心理变化,与西方一些旅游公司合作组织文化旅游、商业旅游、狩猎旅游和会议旅游等来吸引游客;以微笑服务和真诚好客延长旅游者的逗留时间,尽可能增加这种“不出家门的出口”外汇收入。为保持旅游业的发展后劲,贝宁在吸引外资改善旅游设施,开发风景区的同时,还建立了国家旅游促进资金,用于旅游教育以及导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实习。
科特迪瓦也是旅游者向往的热点之一。各种级别的旅馆和较好的旅游设施,迎来了一批批乘包机的游客。最近,490人的一个欧洲旅游团,在阿比让等地转悠两天,科方就获得了4900万非洲法郎的收入。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今年早些时候,科特迪瓦派团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旅游交易会,让更多的德国人增加对科特迪瓦的了解。4月中旬,科特迪瓦旅游公司又参加了在法国南特举行的国际旅游活动,并在那里建了一个典型的科特迪瓦村庄,既可向参观者展示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又能借此推销民族手工艺品和各种旅游产品。这一西非民俗村和其他景点将在法国保留一年,成为招揽生意的好广告。
非洲法语区国家正在努力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发挥本国的优势,发展旅游业。(本报阿比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