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从办公室谁打开水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从办公室谁打开水说起
李德民
有位在大机关工作的同志对笔者说,他所在的办公室几位年轻同事共用几个保温瓶。一上班,谁都习惯掂起保温瓶沏杯茶。可是,保温瓶经常空空如也。据说,有的同志原来还是主动到开水房去打开水的。可是,有的人打,有的人不打。久而久之,常打开水的同事也产生了思想问题:怎么总是我当“勤杂工”啊?谁该侍候谁啊?于是,保温瓶变空了。笔者问这位同志:“那你们怎么解决喝水问题呢?”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或者端着杯子到开水房为自己打一杯,或者厚着脸皮到隔壁办公室‘借’一杯。”
给办公室打开水,这是利人利己之事,举手投足之劳,说起来不足挂齿,可是那个办公室里竟然发生了“水荒”,叫人听起来心中有股说不出的味道。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地谁扫?窗谁擦?桌谁抹?废纸篓谁倒?总不能像小学生那样排表轮流值日,也不能事事都花钱雇人干吧!再说远点,门前积雪谁清理?花园杂草谁铲除?自行车倒了谁扶起?过去,人们对修路、种树、大扫除,以及帮助烈军属、残疾人等公益活动,是很热心的,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大家干得很自觉,很愉快,没听说过哪个办公室闹“水荒”,相反是大家抢着干、争着干的。
可以肯定,如今那样闹“水荒”的办公室是个别的。但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在为人处世方面,现在有些人确实太“薄”了,不但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甚至不拔一毛利天下也不为,时时想的是要按酬付劳,处处讲的是等价交换。有些同志明明是真心实意学雷锋,也会受到误解,似乎是为了图点什么、赚点什么,甚至怀疑学雷锋的同志是否脑袋瓜出了毛病。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有的同志很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将越来越细,价值规律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这是趋势,是进步,是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关系。这些观点,新倒是很新,但不准确,是对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误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是要时时处处都讲按酬付劳、等价交换,不能事事斤斤计较,而是更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更融洽。要看到,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西方,解决办公室里喝水、喝咖啡问题,也未必要排表轮流值日或花钱雇人。退一步说,在我国封建时代,按照传统文化、道德标准去衡量,对那些不屑于“扫一室”,却踌躇满志要“扫天下”的青年也是要批评教育的,对那些“油瓶子倒了也不扶”的公子哥儿也是鄙视的。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恶习,也有许多美德。恶习要改掉,美德要继承,不能统统否定。学习外国,也只能学好的,不能学坏的。千万不能好的没学到手,坏的倒一学就会,一学一大堆。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每一个同志特别是青年,要有鸿鹄之志,敢于想大事,干大事,志在轰轰烈烈,但也更要脚踏实地,努力从自己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能只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浮想联翩,却连瓶开水都不愿去打。很难相信一个连自己所在办公室的事都不愿干的人,可以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