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伦敦关闭医院引起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8
第7版(国际)
专栏:

  伦敦关闭医院引起争论
本报记者李文政
自去年年底以来,英国政府先后决定关闭伦敦4家知名的专科和教学医院,同时还决定把伦敦一家著名的癌症医院及其余5家大医院纳入自负盈亏的轨道。这是根据3年前英国提出的医疗体制改革而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这项措施的出台,使3年来对医疗体制改革的争论重又激烈起来。
3年前英国发表了旨在提高医疗体制工作效率的白皮书,其主要内容是在医疗预算分配上进行改革,把政府的医疗经费按合同分拨给各郡、各区医疗管理部门,它们再与当地医院订立合同,规定医疗目标(比如负责多少病人的治疗等)和相应费用。各医院由著名医生和社会聘请的管理人员组成的委托基金会进行管理,自负盈亏,从而创造一个医疗体制“内部市场”,引起竞争,得到更大效益。而关闭部分医院也属改革之列。英国医疗保健大臣博顿利夫人在解释这项决定时说,伦敦每千人平均占有的病床数大大高于英国平均水平,伦敦再撤销2500张病床才与英全国水平均衡;伦敦的各类专科医院、教学医院过多,开支大、效率低,不利于管理,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但博顿利夫人的讲话遭到医疗界和普通市民的抨击。医疗部门的一些专家称博顿利引用的数据失实,认为伦敦每千人占有的病床数低于全国平均数,不是病床过剩,而是看病不易。一位病人说,他为一个普通门诊竟等了6个月,一位须作胆结石手术的老年妇女也排了5个月的队。报刊上也常有等候手术的病人还没等到预约的入院日期而死亡的消息。另外,他们还认为,英政府的作法直接打击了医疗人员的“士气”,将对今后英国的医疗保健水准产生消极影响。社会上一些知名人士发表谈话,言辞相当激烈。他们认为,伦敦的专科医院和教学医院,代表着英国的最高医疗水准,是英国上百年的医疗经验的结晶,是英国人获得最佳医疗的保证,只应加强,而不是削弱,更不能关闭。
政府医疗体制改革的初衷是提高效率,但舆论界指出,改革方案有不少漏洞,很难达到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的目的。例如,由于家庭医生和地方医院有更多的利害关系,家庭医生往往把病人介绍给地方医院,而不是医术更好的专科或教学医院,结果造成争夺病人的局面。地方医院为维护经济效益,有的虽医疗条件不足,也不肯把病人转给专科医院,误诊现象时有发生。专科医院得不到足够的病人不仅在经济上遭受损失,科研项目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监督、审计上的困难,虽有合同,可效率并没能提高。相反,由于体制的改变,大幅度增加了行政管理人员,造成行政开支膨胀,病人没能从增加的医疗预算中相应得到更有效的服务。3年前保守党政府的医疗白皮书声称改革医疗体制是为了“英国更美好”,但问题不少。
英国医疗保健部的措施恐怕也会带来某些政治影响。今年5、6两个月要进行地方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关闭医院的措施及其引起的激烈争论大概不会给保守党政府带来更多的选票。(本报伦敦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