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阅读
  • 0回复

“穷”与“富”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9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穷”与“富”的辩证法
天源
关于“穷”与“富”的辩证法,山西省忻州地区的领导同志的体会最深。多少年来,一般人的思想观念还是打不开,总觉得忻州不靠海,也没有大江大河沟通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围在山栅栏里。土地嘛,虽说有些地方还不算坏,但好大一片地方的土质还是相当贫瘠的,颇有“春风不绿江南岸,富星何时照北原”的感慨。
在踌躇徘徊中,一种渴望改变局面的责任感使他们开了窍。专员郝敬恒是这个地区土生土长的干部。他从思考中省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外地看别人只能借风,在自家这片土地上亲手挖井水才甜。
一笔细帐算出了忻州地区深厚的潜力。他们说:不算不知道,一算遍地宝。忻州地区的宝大都在地下,煤、铁、铝等等,金子也不算少。以前当然也知道,却就是没有很好地利用。“上天决不可怜不勤快的人”。这本是一句民间的平常话,但当郝专员对笔者强调地连说了几次时,便可体味出其中包含着多少经验与教训。“要讲旅游资源,忻州地区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哩”。以五台山为中心旅游景点就有1700多处,其中国家的重点保护区6处,省级重点保护区40处。可说是走几步就有古迹,歇一站便有名胜。连地下水也冒出来帮助主人,这几年发现的温泉就有多处,建立了温泉度假村,给旅游业插上了助飞的翅膀。
瞧瞧,同是一个忻州,先“穷”后“富”的关键是打破了封闭观念,地下资源和地上资源也便呆不住了,纷纷向脑瓜勤快手勤快的主人献宝。
当然,具备了富的条件还不完全等于富的现实。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心中的蓝图变为真实的图景。为彻底打破地域上的闭塞,就要不惜代价抓紧修路。“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要想精彩自己来。”开发能力不足,积极引进外资,在这方面也打破了封闭局面。
可领导干部自己呢?还要坚持“清贫”的作风。为刹住大吃大喝风,就要“堵嘴窟窿”。地委书记赵风翔总结出三句话标准是:“早要少,午不炒,晚更简”。
他们最后的结论是:干部们精神富有了,地区的两个文明都上去了;干部们生活保持“清贫”,百姓更能加快奔“小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