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预则立,不预则废——访东台市委书记、市长詹荫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9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预则立,不预则废
——访东台市委书记、市长詹荫鸿
本报记者龚永泉
江苏省东台市是个人口117万的县级市,集市委书记、市长于一身的詹荫鸿却说他并不是很忙,使记者感到此公不是个等闲之“仆”。原来,他刚从复旦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结业。遂有以下一番问答:
问:48岁时还报考研究生学习,出于什么考虑?
答:不学习不行啊!过去说人不学习要落后,现在是人不学习则可能辛辛苦苦办蠢事,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现在不少干部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倒担心,弄得不好会事与愿违。比如:急功近利搞低水平的重复布点,上污染性项目,那不是在造祸一方吗?因此,历史新时期的干部要有点理论造诣。
问: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尽快致富?
答:要研究发达地区发展的轨迹,实行跳跃式战略。我觉得欠发达地区要解决好原始资本积累问题。我们靠抓好多种经营来积累资金,重点发展了甲鱼、螃蟹、牛蛙等10个百万元特种养殖工程,着力抓好市场的建设,成立了八个特种养殖专业协会,全县去年多种经营产值达15亿,名列全省第一,农民多种经营收入人均超千元。
有了资金,再高起点抓好工业技改开发,促进结构调整。事实证明,技改投入受宏观调控波及较小,全市技改项目如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多缸体柴油机等是如期完成,发挥了显著的效益。
为减少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我们东台特别强调科学决策,上新的项目一定要搞好可行性论证。尊重经济规律要老老实实恭恭敬敬,有人把可行性论证变成“可批性论证”,甚至“可骗性论证”,到头来,只能是自己酿下苦酒自己喝。
问:东台每年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有1000多人,但学成归来的只有1/3,对此如何看?
答:这种情形古今亦然,不足为怪。我常宣传一个观点:戈公振如不走出东台就成不了新闻巨擘。近两年春节,我们均邀请回乡探亲的人员举行团拜会,我说我们要把东台建设好,当人们问起你们老家是哪里时,能够自豪地说:“我是东台人氏!”你们呢,游子在各地有更大的作为。至于对家乡的支持,量力而行吧。
其实,我们有不少信息,经济的,技术的,都是在外地的东台籍人士提供的,他们成了东台的驻外大使。因此,在干部问题上,只要是到外地提拔使用的,我一概放人,要一个放一个,要两个放一双,说明东台出人才嘛,有什么不好!
对于“有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说法,我认为梧桐树不能仅仅是指位子、房子、票子,其实项目更重要。有了好的项目,就会吸引来人才,不一定非要把他调来不可。可实行项目承包,实行智力流动,也避免了“招来女婿冷落了儿”,我们已实践了几个项目,效果不错。(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