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南非:从炼狱走向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02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南非:从炼狱走向新生
温宪
当整个国际社会以欣喜的目光注视非洲大陆最南端那个国家之际,南非人民正在创造崭新的历史:在经过342年最残酷的种族压迫和无数次血与火的抗争之后,占南非人口大多数的黑人终于在这个国家有史以来首次全民大选中行使了自己的政治权利。世界上最后一个顽固坚持的种族隔离社会制度,最终被扔进历史垃圾堆,这无疑是本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南非是当今世界唯一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这种赤裸裸的种族压迫起源于17世纪中叶欧洲白人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1488年发现了绕过好望角通往东方的航路后,来往于这条航线的船只越来越多。百余年之后,极力向东方扩张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决定在好望角建立一个为过往船只提供新鲜食品和淡水的落脚点。1652年4月6日,约90名荷兰移民在海军军官范里贝克的带领下在好望角北部的桌湾登陆,成为在南非定居的第一批白人。1795年,英国殖民者在开普登陆,并于1806年夺占开普殖民地。这以后又有许多在本国难以容身的欧洲移民陆续涌入南非。这些早期白人移民大量掠夺早已在那里生活的黑人土地。伴随着对土著黑人的征伐劫掠,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社会群体。从一开始便进行种族征服和压迫的西方殖民者有着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思想。
1910年5月,英国在那里建立了“南非邦联”后,白人种族主义统治逐渐法律化。1948年国民党政府上台后,先后制定了300多条法律法令,急剧强化了种族隔离制度。作为种族隔离制度的重要法律支柱,《人口登记法》使黑人自降生之日起便打上了终生屈辱的种族烙印;《土地法》和《集团居住法》等将不同肤色的人限定在不同区域内生活,迫使占人口约76%的黑人集居在占全国土地不到13%的“土著人保留地”上,又进而在这些土地上炮制了10个“黑人家园”;《通行证法》、《禁止异族通婚法》等名目繁多的法律更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行种族隔离。黑人与白人不能同学、同居、通婚及同享各类公共设施……
在三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南非白人政权不断强化这种以肤色决定贵贱的种族主义制度。黑人处处受歧视、被隔离、遭迫害、镇压和屠杀。他们不仅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丧失了人的尊严,而且遭受着严酷的经济剥削。这一最不人道的国家制度造成了极为血腥的种族冲突,成为南非最尖锐的社会矛盾。

1962年10月,甫遭逮捕的黑人领袖曼德拉在法庭辩护时呼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种族隔离制度是不道德、不公正、不能容忍的。我们的良心激励我们必须抗议它、反对它、努力改变它。”为争得应有的平等和自由,从不甘于受奴役的南非黑人进行了长期可歌可泣的反抗斗争。
早期白人殖民者在向南非腹地扩张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当地黑人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本世纪初,黑人的反抗斗争逐渐从反对殖民扩张转变为争取合法权利的解放运动,其重要标志是1912年1月成立的“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1923年改名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在曼德拉等人的推动下,非国大于1949年通过了“民族自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白人统治”等更为积极的纲领和策略,并组织了“蔑视不公正法”等反对种族歧视的群众运动。1955年6月26日,非国大与“印度人大会”等组织共同召开了有3000名各种族代表参加的“人民大会”,在会议通过的《自由宪章》中,南非人民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实现种族平等的斗争目标。
南非政权加紧了血腥镇压制造了1960年3月21日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后,又取缔了非国大等组织,曼德拉等人先后锒铛入狱。70年代以来,黑人的反抗再次不可抑止地爆发出来。“黑人觉醒运动”、索韦托学生大暴动、黑人工人大罢工等斗争此起彼伏。为了缓和空前尖锐的种族矛盾,南非政府于80年代中期先后废除或修改了《通行证法》等法律,并于1983年的“宪法改革”中提出允许有色人(即混血种人)和印度人有限参政的“三院制议会”。这种仍剥夺黑人政治权利、丝毫不触及种族隔离制度根本支柱的所谓“改革”引起了更为汹涌的反抗浪潮。嗣后,南非当局先后在36个黑人城镇和全国实施紧急状态,但黑人求解放的奔突怒火已在整个南非形成燎原之势。
“谁也不能奴役一个民族而不受惩罚。”(恩格斯语)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南非政权在国际社会中茕茕孑立,释放曼德拉的呼声响遍全球,世界上最后一个种族主义政权已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再也不能容忍一个以肤色决定一切的社会制度。1989年9月20日,53岁的德克勒克就任南非总统。面对历史进步潮流,出身于白人权贵世家的德克勒克审时度势,表示实行政治改革,以“打破停滞、不信任、分裂、紧张和冲突的恶性循环,走向全新的南非。”
德克勒克政府上任不久便采取允许黑人示威游行、开放公共场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始了南非的民主改革进程,其中最有胆魄的行动是于1990年2月2日宣布解除对非国大、泛非大、南非共产党及其他33个反种族主义组织的禁令,同年2月11日释放了身陷囹圄达27年之久的黑人领袖曼德拉,此后,南非议会又于1991年6月废除了作为种族隔离制度支柱的《集团居住法》、《土地法》和《人口登记法》。
非国大根据南非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斗争策略,决定同南非当局谈判,拉开了南非问题政治解决的帷幕。1990年5月和8月,非国大与政府就举行正式制宪谈判前扫除障碍问题进行了两次政治谈判。这是南非白人和黑人的政治代表有史以来第一次平等地坐在同一张谈判桌前。1991年12月20日至21日,代表不同种族、部族利益的19个主要政党和南非政府代表团在约翰内斯堡郊外世界贸易中心的大厅内为南非的政治前途进行激烈的辩论。这个取名为“民主南非大会”的多党会议标志着制宪谈判的正式开始,成为南非民主进程中重要里程碑。
制宪谈判旨在从新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中彻底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明确规定新南非社会制度、政权机构和公民权益的基本准则,这关乎着不同种族和部族在新南非中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在这一决定未来命运的谈判中,黑人与白人、黑人与黑人、白人与白人左、中、右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利益矛盾极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持续不断的暴力冲突和不同政治力量间的分化组合。整个制宪谈判进程一波三折,极为艰难、曲折。
面对白人极右势力对政治改革的猖狂反对,南非政府于1992年3月17日举行了“白人公决”,68.7%的白人选民对继续改革投了赞成票。在随后举行的“民主南非大会”第二次大会上,希望尽快实现“多数人统治”的非国大与极力反对“胜者独揽一切”的南非政府在制宪机制等问题上陷入僵局。非国大随即开展了被称为“黑人公决”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以迫使南非政府让步。震惊世界的博伊帕通惨案和西斯凯惨案发生后,非国大和南非政府都对原有谈判立场做了重大调整和妥协。1993年4月1日,代表性更为广泛的25个政党和南非政府共26个代表团重新开始制宪谈判。仅仅10天以后,疯狂阻挠民主进程的白人极右分子枪杀了南非共产党总书记哈尼。但这一事件不仅未能阻止南非政治解决进程,反而促进南非各方加快了谈判步伐,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7月2日,多党谈判论坛正式确定1994年4月27日为南非全民大选的日期;12月7日,由多党代表参加的过渡行政委员会正式运转,结束了白人长期单独执政的历史;12月22日,南非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取代现行种族主义宪法的临时宪法,表明种族隔离制度已从法律上寿终正寝。南非人民以摧枯拉朽般的胜利敲响了旧制度的丧钟。在推动新南非诞生的艰难进程中做出重大历史贡献的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大选后的南非百废待兴。新政府面临着重建经济、妥善处理新时期中不同种族、部族间政治和经济利益矛盾等艰巨任务,任重而道远。扼印度洋和大西洋海上交通枢纽的南非,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先进,是非洲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度。摆脱了种族隔离制度桎梏、重新回到国际大家庭的南非,将在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一个新生的南非充满希望,前景光明。
(附图片)
4月23日,南非索韦托镇的一些孩子手举非国大主席曼德拉竞选的招贴画,在体育场听曼德拉的竞选演讲,对他表示支持。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