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骏马”奔腾——记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0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骏马”奔腾
——记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
本报记者吴兢
马恒昌小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的机械加工小组,一个曾经为中国工人所熟悉、所钦佩的集体,今年“五一”前夕,迎来了自己再度辉煌的日子。
当年,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一个由马恒昌等10名翻身作主人的老工人组成的机械加工小组,为支援前线,倡议开展了“红五月”劳动竞赛。他们一马当先,在1949年4月28日获得了“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并以第一任组长的名字被命名为——马恒昌小组。
“45年谱华章,继往开来建新功”。马恒昌小组命名45年来,犹如一匹“骏马”,奔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线。45年当中,他们完成了65年零3个月的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9.6%以上,取得技术革新成果970项,节约挖潜创效益140万元,受到省级以上组织表彰和奖励41次。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尽管马恒昌小组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组长已经更替了17任,但马恒昌小组的精神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创新进取……最核心的,便是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精神。
一次,厂里急需完成一批加速器里的皮带轮的加工任务。这批活儿工时定额较低,加工量大,难度较高。马恒昌小组主动承担了这批零件的加工。为更快更好地完成加工任务,他们改进操作方法,提高效率1倍多;组员刘清贵不计较奖金的多少,主动承担难度大的加工任务,保证了全组如期完成任务。
有一年,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生产流动资金一度紧张。马恒昌小组急企业所急,向全厂班组发出了“艰苦奋斗,为企业分忧解忧”的倡议,得到了全厂班组的响应。全厂职工仅捐献擦机床旧布一项,就为工厂节省开支2万余元。工厂在职工的帮助下,终于度过难关,走上了稳步发展之路,199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
90年代这一茬新组员,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增强组员的竞争力,马恒昌小组督促组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几年来,小组组员先后学完了《车工工艺学》、《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等,技术理论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1992年2月,马恒昌小组联合毛泽东号机车组、大庆1205钻井队等9个全国著名的先进小组,向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职工发出了“献绝招、学技艺、争当岗位状元”的倡议,得到了各地班组的积极响应。
为了鼓励组员争当岗位“状元”,马恒昌小组开展了“结包教保学技术对子”活动,增强了组员对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适应性。在他们的带动下,工厂也连续两年在关键工序和岗位上开展了“结对子”活动,使全厂职工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现任副组长张富茂和组员张建民结成的包教保学对子,便是其中成功的一例。
当你与马恒昌小组接触,便会立即为他们的融洽、友爱和团结所感染。
当你走进小组,成为小组的一员,就会被小组锻造成一块能用在刀刃上的好钢。
组员聂忠平,原本在发廊干理发工作,挣钱不少;后来来到马恒昌小组当工人,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
现任组长孙普选得知他的思想波动,找他促膝谈心;组里又把“大丝梁”的重要任务交给他……思前想后,小聂坚定而有信心地留在小组当工人。
当我见到小聂时,他正在长长的机床上专心干活。他是一个个头不高的年轻小伙,显得很机灵。
他放下手中的活,对我说:“开发廊短期还行,但活得累。在马恒昌小组当工人,我学到了技术,和工友们相处得很愉快,也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过得很舒心。”
如今的小聂,不但技术上大有进步,思想上也走向成熟。最近,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马恒昌小组能有这样惊人的力量,靠的是诚心和爱心,工作时,小组成员切磋技艺、相互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一人有难,全组帮忙,都是好伙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小组成员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45年来,马恒昌小组用诚心和爱心造就了一批批具有时代追求的新型组员:有359人成为企业的优秀技术工人和干部,有11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劳动模范,有2人荣获五一劳动奖章,有3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13人入党入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