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观竹海听蛙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06
第12版(副刊)
专栏:

  观竹海听蛙声
吴志成
当汽车开至竹海宾馆后,我们就向海拔1000米的竹海进发。一巨石如伞的黄伞石上写着“万岭箐”三个大字。一个“竹海通”说:相传北宋诗人黄庭坚谪住宜宾时,来此登高,面对漫无边际的竹海,连声赞叹:“壮哉,竹波万里,峨嵋姊妹耳!”旋即以帚代笔,在黄伞石上写下:“万岭箐”三个大字。故竹海又名万岭箐。
这里,溪、瀑、潭、泉,隐于浓荫之下。奇石、峭崖、梵寺,掩于翠绿之中。这里不仅竹木千姿百态,连山水也格外妩媚俊秀。粗如碗口的楠竹,根连枝叠,拥青泻翠,郁郁葱葱。据测定荫覆着500多山丘,总面积近7万亩,方圆40多公里随处可见竹林。
在蜀南竹海,楠竹的同姊妹甚多。鸡爪竹高大林立,竹刺如剑,锋芒毕露。从外形看,它的竹枝酷似锐利的鸡爪。从气质看,它高大倔强,有昂首一唱天下白的雄鸡的气势,还有绵竹、箭竹、花竹、宝塔竹。最引人入胜的是人面竹,高一丈余,胸径约四五寸,竹节相互倾斜、交错,如同斜扣着的环环铁链。竹面为椭圆形,向外鼓突,宛如张张人面。人面竹是楠竹的异变,因其受气候、土壤和光、水限制甚难栽培。在竹海卖工艺品的摊床上摆满了用人面竹镂制的形态迥异的男、女、老、少的人面工艺品。
黄昏时分,我们从万岭乡的“小桥”下山。就在这林区边缘的小桥,在这竹树成林的地方,清澈见底的小溪,犬牙交错的山石、浩渺青翠的竹林,令人心旷神怡。刚下桥就听见,“咚咚咚筒”、“哆咪哆哆哆哆”之类的叫声,音质酷似木琴,多为五声音阶,音节多至六七个之多,旋律优美动听,我们在竹海走了一天十分疲乏、索性就坐在桥头一面休息、一面听听“音乐”。竹海的琴蛙比普通青蛙略小,身着绿色的花,“蛙衣”、胸腹上微露出粉红的嫩肉、玲珑可爱。鸣声也有高、低、缓、急之分。每到夜晚,它们成群结队地团聚在涧谷潭畔,先是一只雄蛙挺着肚子“咚咚咚!”地领唱,然后群蛙鼓着腮帮“当当当!嘣嘣嘣”地齐和合。那热闹劲儿,活像一个大乐团,正在演奏木琴交响乐。
竹海琴蛙具有诱人的魅力,古代早有知音。清人为我们留下的一首听蛙的《小令》:“青嶂紫竹丹花,寺钟响泉昏鸦,夕阳霭风径斜。喜听鸣蛙,胜似箜篌琵琶。”比起峨眉万年寺的“白水池”有关李白遇琴僧广浚、绿衣女郎变蛙的传说,竹海琴蛙的故事,更加美妙神奇。难怪不少人为竹海那一音半韵的蛙唱,或是一叠连声的蛙鸣而流连忘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