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三把火”与“三块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08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三把火”与“三块碑”
马立诚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老话,官民都认同。新上来的干部要拿出点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打开局面,才能服人,这已经成了一种行为模式。有不少地方和单位还把这一行为模式作为更新工作局面的重要手段,寄予厚望。
“老人离任三块碑”是新话,大家也理解。老干部离任之前为老百姓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留下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纪念,以此作为自己的“政绩碑”,有什么不好呢?
老话、新话,都包含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追求,这是共产党的干部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论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干出了政绩,老百姓都高兴。
但是,领导的决策和建设的实施,往往牵涉多种因素,比较复杂。主观愿望好,不见得客观效果就一定好。在局部看起来很有道理的事情,放到全局来看就不一定有利。因此,衡量事物,要切忌片面性和简单化。对于“三把火”和“三块碑”,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就目前情况来看,“三把火”、“三块碑”大都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等方面。这也难怪,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不论是从改善投资环境、改变地方面貌着眼,还是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考虑,都要抓紧这些方面的建设。近年来,各地多渠道筹集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中型项目建设蓬勃兴起,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一批又一批项目的完工,振奋了人们的精神,促进了经济加快发展。许多新老干部为此洒下了心血和汗水。这些成就,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团结奋斗的无字丰碑。
然而,古语有云:“过犹不及。”在势头甚旺的建设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些地方愿望过急,不顾当地财力、物力的实际可能,不计经济效益,盲目贪大求快,竞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摊子、比速度,结果造成了浪费和亏损,干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影响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甚至损害了国家利益。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已经超过了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发展下去,势必造成新一轮投资过热、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从而给今后的改革与发展造成阻力。不可否认,一些干部热衷于追求“三把火”、“三块碑”式的政绩,加剧了这种失控的局面。如果每个地方在经济建设方面都来个“三把火”、“三块碑”,不客气地说,那就要给国家的经济带来许多问题。
那么,我们的干部还要不要努力创造政绩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对于政绩要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第一:政绩,即各级领导者为人民服务的成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些干部简单地把政绩归结为硬件的建设,是一种片面性。政治思想、组织人事、宣传文化、治安保卫、环境保护……哪一方面的工作不重要呢?即使就经济工作而言,硬件的建设也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调整经济结构、重视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科学管理等有很多文章可做。所以,我们对于政绩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克服只顾硬件的片面性。第二:要端正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创造政绩,不是为个人树碑立传,不是为个人的前途作铺垫,而是从国家大局出发,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如果真正从经济建设的全局出发,从群众的利益和群众的生活出发考虑问题,那么,硬来的事,蠢事,傻事,干扰大局的事,就会减少许多。
“三把火”和“三块碑”,只有在适应国家大局和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烧得旺,立得住,这是为许多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愿我们的新老干部三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