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走进孩子的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0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走进孩子的世界
中国少年报卢勤
既然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孩子,那不妨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教育孩子做人的问题。
走进孩子的世界,听到孩子们的呼唤,我发现:孩子是大人教育的成果。也是大人的镜子。当今孩子们身上存在的弱点、缺点和不足,正反映了教育者自身的问题。
一、教育者心理变态
我作为一个15岁儿子的母亲,一个曾经下乡插队的“老三届”知青,十分理解今天这一代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成功了,是100%的成功;这个孩子失败了,则是100%的失败,正是这种“唯一性”,加之每个人不同的曲折的经历,使一些人在教子方面产生了心理变态。
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唯独忽视培养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人。在教育孩子时,他们表现出一种过分的急躁,他们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只告诉孩子要去和别人竞争,盲目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却不告诉孩子,竞争的结果有输有赢,一个人一生中失败要比成功多得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今天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软弱,经不起挫折,遇到挫折或失败,怨天尤人,甚至离家出走、自杀轻生,这种“软骨病”,不正是我们教育者心理变态带来的吗?
二、教育者形象不佳
孩子从小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母。最近,《中国少年报》配合《人民日报》的讨论,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了“我们应该怎样从小学做人?”的讨论,其中有这样一道讨论题:“在学做人的道路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有一部分孩子写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是高大的。然而,另一些父母留给孩子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请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去年6月,我在协和医院住院时,一个准备去小学参加入学测试的小女孩来看她的母亲。我对她进行了“模拟考试”:
“你爸爸在哪儿上班?”
“工厂。”
“在工厂做什么工作?”
“打牌。”
小女孩子平静的回答使我大吃一惊。我问站在一旁的她的父亲:“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怪孩子。我们厂效益不好,工人上班没活干,不打牌干什么呢?”
还有一次我出差去山东荣成市。看到一篇小学生写的文章,题目是《醒来吧,爸爸》。文章中说:“一天,爸爸高兴地跑回家说:我当上经理了!全家人都很高兴,可是从那以后,爸爸变了,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就吐,妈妈劝他少喝点,可他说这是为了公司的生意。后来他的脾气越来越坏,有时还打骂妈妈,乱摔东西。我真不明白,当经理和喝酒有什么关系,醒来吧,爸爸!我不要经理,我要爸爸,我要原来那个温馨的家!”
听听孩子心底的话,我们每一个当父母的难道不该扪心自问: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当我们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难道自己是勤奋、好学、耐劳的吗?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一刻不停地注视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大人的习惯和行为”。正人先正己。劳累一天,心情不佳的父母们,为了未成年的孩子,让我们打起精神回到家,就当一回“楷模”吧!或是利用寒暑假,把上学的孩子带到你的单位,让孩子看看父母辛勤工作的一天!
三、教育方式落后
我们的时代即将跨入21世纪,而我们的教育方法却仍旧十分落后,“爱”得叫孩子们难受。让我们来听一听来自孩子世界的呼声,江苏盐城市大冈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姚林写道: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小皇帝’式的生活。我们一点活动的自由都没有,我们能做的一些事情都被爸爸妈妈‘代劳’了。甚至连晚上削铅笔、吸墨水也是爸爸妈妈的事。爷爷奶奶更是溺爱我们。星期天,我们一起玩‘打仗’,也要在奶奶的‘保护’下进行……”
“温室里的花朵怎能经得起风雨?躲在妈妈翅膀下的山鹰,怎能飞上蓝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您们再也不能这样溺爱我们了!”
是死死“抱”住不放,把小鹰活活变成小鸡,还是松开双手,让雏鹰展翅飞翔,每一位中国的爸爸妈妈都要做出选择。今天的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灌输式”、“启发式”,发展为“参与式”。在改革开放中长大的这一代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少年儿童都喜欢“参与”。这是正当的。因为“正确的思想来源于实践”。家庭教育最根本、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是“寓教于行”。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就得放手让孩子去学走路,你要教育孩子做人,就得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让孩子去“做”,一切由大人“包办”了,孩子只剩下“听训”的权利,那么谈“做人”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北京的男孩子,在采访大别山一位失学少年时流泪了。他说:“大别山的小伙伴,5年只用了一个花布书包,而我每学期都要换个新书包;大别山的小伙伴从来没见过香橡皮,而我却把许多好橡皮切成小块儿打了“橡皮仗”,他们那么渴望读书,可没有钱上学,而我条件那么好却还不想读书……”在与同龄伙伴强烈的对比中,许多孩子变了,他们开始懂得“爱惜文具”,懂得“珍惜时光”了。
前不久,中国少年报社又组织了“手拉手”活动,带北京孩子去河南光山县大别山区访问小伙伴。临别时,一位农村孩子送给城里小伙伴一件让人想不到的礼物:“他家的门钥匙”。农村孩子说:啥时再来,直接进我家门。这位城里孩子激动不已,他对我说:“我知道了什么叫友情!真正的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走进农村和贫困地区小伙伴的世界,城里孩子懂得了什么叫真善美!可见,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到正确做人的道理,是多么有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