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一轰而起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0
第12版(副刊)
专栏:漫谈

  一轰而起小议
湖涌
大批农民蜂拥进城,大街小巷遍布“地摊”。临街门面都成了商业网点。凡是临街的办公楼也好,宿舍楼也好,都成了什么食堂、摊点。叫卖声不绝于耳,就是深夜也不停业。为了钱,可以三更明月五更烟。可是住在楼上的人受得了吗?曾有一诗一画形容得非常贴切,不妨引用在这里:“百尺高楼住,有人楼上愁;烟油如浪滚,噪音何时休”?居民楼如此,办公楼亦然。有些人为了钱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谁家有几间临街门面房就成了“摇钱树”,成了“聚宝盆”。不少单位为了钱,竟然把临街花园毁掉,盖成商品房出租出去赚钱。怨不得有人说,大街再也找不到一片绿洲了。
据朋友讲:大家都经商,钱也不好赚了。有位辞职经商的青年人说,他近日弄得连房租的钱也赚不够。想“洗手”不干了。从这位朋友的交谈中,使我想到,干什么都不能一轰而起,遇事应思考之后行动,不要盲从,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一轰而上。由此我联想到一个历史上善于思考的人,那就是西晋时候,民间流传的“竹林七贤”的王戎。他就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遇事头脑很冷静。在他幼年时,有一次和伙伴们去郊外玩耍,忽然发现路旁一棵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一群孩子一轰而上,爬到树上摘果子。王戎站在地上一动不动。有一老者问他:“你怎么不上树去摘果子呢?”王戎笑了笑说:“我想,如果这棵李子树上的果子好吃,又长在路旁,恐怕早就被摘光了。”话音未落,那群上树摘果子的孩子,一个个咧着嘴喊着:又苦又涩,真是苦死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少时就是个有头脑的孩子。
我觉得,一个人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因盲从而趋众,尤其不能盲目地做一轰而起的“漂流客”。要以正确的头脑去支配自己的行动,不可置国家民族整体的利益于不顾,而不择手段只为个人“大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流,不致迷失方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