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成年人亟需自我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成年人亟需自我教育
河北省社科院政治学所李洪卫
学习做人是一个人毕生的道德学业,当我们成人在今天的孩子们中间发现一些“做人”的问题,并准备行使教育的权力时,也应该注意到:第一,这个问题在成年人中也同样突出;第二,“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包含在“成年人怎样做人”的问题之中。因为,教育的成败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教育者自身道德水平的高低,一是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这二者又都源于成年人“做人”的成果如何、对“教育”义务及其内容的正确认识及完成能力。
成年人首先要正确地做人,才能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令、有效的示范,并创造良好的氛围。但是对于今天的许多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在丧失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的能力,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人,发不出必要的教育指令,而普遍存在的教育方法陈旧、过时则更不待言。因此,“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在这里就转为“成年人怎样做人”和“怎样教育孩子”这样两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进行成年人的自我教育和修养,重新确认做人的各种原则、规范。
我们社会今天的过渡与转型使许多人目迷五色,彷徨四顾,是那些成年人而不是孩子终日出入于酒市歌厅,一掷千金,纵情玩乐。至少在这些方面,他们的身教是扭曲的,言教方面也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力量。只有在成年人们经过相互之间的教育和自我的省察,使自己的人格有一个定位之后,才有资格对孩子实施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一些基本道德规范的重新认定和认同,对正直、诚实、勇敢、守信种种品德的反复强化,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免于跌入油滑、世故、虚伪、自私的陷阱之中。
我以为当今社会对某些价值观念的认识是相对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赏罚不明的现象依然严重。社会对其成员的教育,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外激励或惩诫,以强化或弱化其行为的惯性。我们的赏罚不明一是来自于旧体制的约束,不能正确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一是源于一些传统恶习和时下流弊的纠合,出现了各种腐败和社会犯罪现象,导致价值天平的倾斜,一部分人消极自守,一部分人积极迎合和投靠。这是目前许多成年人“做人”迷惘的重要社会原因。庆幸的是,我们正在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努力。对此,社会还应发出更加强烈的指令信号,褒抑分明,树立榜样,营造氛围,不仅教育成年人,也教育孩子,并通过成年人进一步教育孩子,逐步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格规范。
成年人自我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学习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激励优先的思路。挫折感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而不断的心理挫折则是孩子精神崩解的缘由。现在有的学校已不以张榜排名为满足,甚至有了佩带优差学生标志以醒目昭世。我想其后果与家庭中的棍棒教育一样是不言而喻的。
在学校里,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品学兼优”(主要是“学”)的学生受到了正面的不断激励,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处于被消极对待的状态,这种情形也亟待扭转。作为一个集体成员,其理想状态应该是你追我赶,既有阶梯层次,又反复地相互超越。
当然,激励并非溺爱,溺爱的结果只能产生两种人格类型:一是无羁无束的纨绔子弟,一是虽强悍却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者,最终贻害于家庭与社会。可以说教育方法也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对它的选择运用体现着每一个成年人的品格修养、学识水平,是一个成年人“做人”的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地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提高。
事实上,成年人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他走向理想、完善人格的过程,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化、普遍化的过程,就是社会风气改善的过程,因而也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的过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