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1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
张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为扩大对外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将为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体制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是一对困扰我们深化改革、迅速发展生产力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表现是,我们在许多方面的做法还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一、以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为契机,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稳定,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我国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我国在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由于中国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这就扫除了长期影响我国“复关”的最大障碍。我们在增加外贸制度透明度、减少非关税保护措施等方面,也作出承诺,说明我们在享有关贸总协定权利的同时,有能力承担和履行关贸总协定的各项义务。“复关”可以使我国同各国的贸易关系建立在有多边保障和更加稳定的基础之上。
二、进一步实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199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西班牙和韩国,在世界贸易大国排名提前了两位,跃居第11位。90年代,出口贸易在重视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市场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和周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包括东亚、东南亚、中南美、海湾国家、独联体等各国市场。目前我们在这些国家市场所占的份额很小,而这些市场本身的潜力很大。为此,必须切实解决制约我们扩大出口的突出矛盾——产品质量问题。低质产品在国际市场即使卖低价也没出路,而高质产品尽管价高也有市场。
三、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随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和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际市场的相关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90年代,世界新技术应用将取得一系列突破,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能源技术等都将逐步产业化。这必将引起生产领域的一场新的变革,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将越来越集中在高新技术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将越来越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分工中越来越占有优势。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我们应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的科技力量,把自主科研开发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结合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选择地开放国内市场,引进竞争,对绝大多数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业,应逐步取消保护,让它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自己。
四、利用外资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大型投资项目、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投资项目、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投资项目将明显增加。这有利于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使外资流入我国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部门,有利于改变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增加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投资。
五、在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商品、资金、技术、劳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经贸”格局将逐步形成。促使企业跨行业经营,实行工贸、技贸、商贸、科贸结合,走专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道路。
六、对外开放将形成沿海、沿边、沿江、沿线的“目”字形格局,区域开放政策将转变为覆盖全国的开放政策。
七、以积极求实的态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大陆、港、澳、台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将更为密切,一个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华南区域经济合作局面将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是互相促进与互相制约的关系。区域集团化过程中由于国家利益与集团利益的汇合和冲突,本身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这一地区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都抱着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坚持赞成建立非政治、非军事化的区域合作计划;赞成经济合作是开放性的;赞成逐步发展,讲求实效。90年代将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要创造条件继续发展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逐步实现直接双向“三通”的目标,进一步密切与港澳的经济联系。
八、以贸易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和以工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将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骨干力量,有一批企业将走出国门实行国际化经营。
企业跨国经营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大趋势,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截至1992年底,除港澳地区外,我国在海外开办的企业有2400多家,中方投资额18.5亿美元,多数企业规模小、效益低。90年代,随着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国门,投资国外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加工装配业、贸易、商业等较大的项目和企业,企业跨国经营的优越性将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九、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扩大,有管理的市场汇率机制最终建立,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等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减少,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逐步接轨。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管理的外汇市场,实行单一的市场汇率,并逐步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自由兑换。要扩大开放,必须更有效地发挥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同时扩大外汇调剂市场的范围和作用,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在逐步缩小两种汇率差距的基础上,今年我国最终实现了汇率并轨。双重汇率的并轨和外汇市场的建立将标志着国内与国际市场开始接轨。
十、一个国家制定政策法规,实行宏观间接调控;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商会根据会员的利益要求,进行协调和提供服务的外贸经营管理新体制将初步形成。
上述十个特点,只是粗略地勾画出9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对外开放的宏伟蓝图。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有一系列具体部署和扎扎实实加以推进的实际行动。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