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国际观察员进驻希布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0
第6版(国际)
专栏:特写

  国际观察员进驻希布伦
本报记者刘水明
5月8日,希布伦市风和日丽。当地时间中午12时15分,由挪威、丹麦、意大利派出的100多名观察员乘坐28辆洁白的小轿车和面包车,徐徐驶抵约旦河西岸希布伦市政府门前,受到纳特谢市长和上千名巴勒斯坦人的欢迎。这是国际观察员首次进入被占领土。
汽车停稳后,只见身着白色制服的观察员鱼贯而下,他们的胸前都印有“TIPH”4个醒目的英文大写字母,左臂上佩带着红色的“TIPH”臂章。“TIPH”的意思是“在希布伦市的临时国际存在”。这批人员一共160人,今天到任117人,其余人员稍后抵达。
挪威籍观察员负责人约翰森在希布伦市长纳特谢陪同下,来到临街的市府二楼会议室,在那里举行记者招待会。约翰森说,他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履行使命。观察员的责任是在市内巡逻,维护公共秩序,防止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发生冲突,并向由双方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和巴以部长级联络委员会提交有关安全形势报告。
纳特谢市长说,从1967年开始,希布伦市就是犹太人安置移民的一个主要地区。今年2月25日屠杀事件发生后,该市曾关闭40多天。如今,伊卜拉欣清真寺还被封锁着,该市每天凌晨2时至天亮还要宵禁。纳特谢市长希望国际观察员能给巴勒斯坦人带来安宁。
按照有关规定,国际观察员可以在希布伦市内任何地方巡逻,但他们不具备军事部队或警察职能,不能携带武器,更没有拘捕权。当有记者问一名丹麦观察员倘若遇到危险如何处理时,他无可奈何地两手一摊:“我们和普通市民一样。”
国际观察员进驻希布伦市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警车开道,连记者招待会也只开了10多分钟。在车队经过的地方,有许多巴勒斯坦人伫立在街道两旁,怀着友好和疑惑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这批白衣使者的到来。
(本报加沙5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