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鞭笞”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2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鞭笞”风波
方秋
侨居新加坡的美国青年费伊因恣意向别人汽车上喷漆,触犯所在国刑律而被判笞刑。出人意料的是,这桩普普通通的案子竟然在美新两国之间酿成了一场外交风波。
新加坡法庭对费伊作出判决后,美国官方一再表示不满,不断进行指责。有的官员甚至扬言这会伤害美新两国关系。但是,新加坡并未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坚持按本国的司法制度行事,只不过鉴于美国领导人公开出面说情,将原判的鞭打6下减为4下。
这件事已经结束,人们也无意对美国这个青年人挨打幸灾乐祸,但不由得让人寻思的却是:为什么这个小小的案件,竟然闹到如此满城风雨的地步呢?
本来,按照国际惯例,不享受豁免权保护的外国人触犯了所在国法律,就应受当地法律的制裁。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曾明确指出,新加坡制定的法律人人都得遵守,包括在新加坡求学和工作的外国人,美国人当然也不能例外。事实上,在这场鞭笞风波中,大多数美国公众也站在新加坡司法部门一边,不认为新加坡依法处置费伊有何不妥。有的甚至提醒美国有关当局,应该仿效一下新加坡,多花点力气打击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少干些将手伸向国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事。
但美国确有些人总是以美国的价值观念或法律制度去衡量世间的一切,谁要是不符合他们那一套,他们就会横加指责,甚至还要制裁。看来,这种行事方式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超级大国的“超级优越感”。抱着这种心态去同别国打交道,就难免要跟人家闹摩擦。
费伊这个青年人自然应当从这件事当中汲取教训。美国个别官员恐怕也应当有所醒悟,改一改爱对别国的事指手画脚、随意置喙的习惯才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