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今年会不会好种难收?——来自河南的调查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6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自乡村的报道·棉花篇

  今年会不会好种难收?
——来自河南的调查之二
本报记者江夏李而亮
1993年棉花年度虽未结束,但隐形市场上爆发的“棉花大战”硝烟正在散去,资源紧张、供不应求已成定局。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1994年。
今年的棉花究竟种得怎么样?面积实不实?农民愿不愿种?想不想卖给国家?会不会再现1993年度收购的窘况?采访中,从河南省上上下下各条渠道得到的信息居然惊人的一致:今年棉花种植情况看好,但新棉上市后收购前景不容乐观。
    面积:北减南增稳中有升
河南动手真够早的了。为了保证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他们去年种麦时节,就动员农民留足了地(当地是麦棉套种)。3500万亩预留地为河南争取了主动。今年河南全省棉花计划种植面积为1400万亩,总产7.5亿公斤。目前,这个指标已经按首长负责、层层分解的原则,逐级落实到地(市)、县、乡。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省里拿出200万元扶持棉花生产,各地、县也出台了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在尉氏县,我们看到一份县政府与乡里签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上面明确规定,有关的乡镇政府及主要领导要交一笔数目可观的抵押金,完成任务的退回押金,超额另奖;完不成的则没收押金,按减少的亩数罚款。
为了尽可能掌握真实情况,省农牧厅派出工作组下去摸底,农调队搞抽样调查,各地的棉花办公室层层统计,几方面的结论大体相同:老棉区面积下降,新棉区面积增加;豫北部分市县饱受棉铃虫之害,人们至今谈虫色变,面积自然下降;豫南、豫东部分市县面积增加,增减相抵,全省总植棉面积有所回升。许多地方上报种植面积留了余地,既是为了确保计划面积的完成,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系列宣传、动员、组织、示范工作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可是干部们心里明镜似的,现在已经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了,棉花的种与不种、种多种少,不取决于上面成立了多少专门机构,开了多少次会,签了多少份责任书,最终的决定权在农民手里。
    农民:眼盯市场下力种棉
车行豫东平原,窗外掠过大片绿绿的麦田,田间为棉花留下的空行清晰可见。天气晴好,隔不多远,就能看到有农民蹲在田头,掀开地膜,精心地侍弄着营养钵里的棉苗,几天之后,这些棉苗就要移栽到大田里去了。在扶沟县曹里乡西五村的村口,我们巧遇几个正要下地的农民,便迎上前去和他们攀谈:
“你们几位家里都种棉花吗?”
“种,种,今年棉花价格这么好,还想多种点。去年我种麦急等着用钱,按3元多一斤卖给国家,得了2000多元。现在市场价涨到8元多了,没想到这会儿棉花这么值钱。”一位姓荣的中年农民说。
“你们想多种棉花,是因为国家要提价,还是看现在的市场价?”
“当然都瞪着8元的市场价。”
“种棉投工、投钱都很多吧?”
“可不是,”姓荣的汉子和一位姓马的小伙子细细地算了笔帐,“种棉从翻地、打钵、移栽、施肥、打药、浇水直到收花,从正月到11月,地里都离不开人。要算投入呢,东西贵得很,光是打几遍药、施几次肥就要200元出头,再铺地膜、浇几回水,加起来就将近300元了。”
“既然这样,你们干吗不种点省工、省钱价格又高的作物,比如花生呢?”
“比起来,还是种棉花中,稳当,就是按现在的国家牌价卖,每亩也能落个100多块,再说卖50公斤籽棉,交点加工费,还能落5公斤棉籽油,几十斤棉饼,可以喂牲口、肥地,还有几百斤棉柴,够烧一年的,这些也都是钱呀。”
在种棉大县扶沟,我们听说,去年县里花了160万元,给农民供应种、药,拌种率也不过60%,今年县里没费多少事,农民自己都操办了,拌种率达到93%,而且地里边边角角都种上了棉,打了上亿个营养钵,棉苗质量高于往年。
显而易见,对农民的种植行为来说,计划指导和行政干预仍有作用,但是市场的号召力和诱惑力似乎更大。然而,农民对棉花价格的过高期望值,看来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收购:有价无市上下担忧
尽管在种棉上,上上下下把劲儿使到一处了,若按正常年景,完成计划总产是有可能的,但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却没有轻松的感觉。即使今年棉花丰收,能否把收获的棉花纳入国家计划的主渠道,也还要划个大大的问号。毕竟刚刚过去的一幕给种棉的、收棉的、用棉的、管棉的都留下了太生动、太深刻的印象。
去年9月,新棉上市伊始,各地棉麻公司按每担标准级皮棉330元的国家牌价收购,进度、秩序一切正常。年底市场出现波动,棉纺产品市场回升,有的厂产销率已超过100%,原料告急。于是本地、外地的棉贩子、中间商、大小棉纺织厂涌入棉产区,以400元、500元一担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扶沟县执行国家计划算是够坚决的了,他们组织了工商、供销等部门的队伍,制止农民自置的小轧花机开机,规定必须把棉花交到国家设的固定收购点。可是眼瞅着棉价一个劲儿地往上窜,最后抬到了800元的高价,农民们十几辆、几十辆手扶拖拉机一起行动,大路不通走小路、白天不走夜里走,一部分棉花就这样流入毗邻县、省。
一些农民后悔棉花卖早了,几个月的时间少收入一半。在前面提到的西五村村头,大伙羡慕地指点着一位倚着棉柴堆的彭姓青年农民,说他会木匠活儿,不缺钱用,家里还堆着两年的万把斤棉花没有卖。
棉纺厂后悔动手晚了。郑州国棉三厂的赵副厂长告诉记者,他们原来一心指望国家计划调拨的棉花足额到位,等到醒过梦来,已经慢了半拍,再想到产区挂牌收棉,不仅是质次价高,而且已无多少棉可收。
供销社的一些棉麻公司私下里后悔动作太快了。好多地方初期收购、加工、调运的速度都快于往年。有个县棉麻公司,预感市场有变,曾违反规定,放宽棉花等级,变相提高了收购价格,因此受到当地政府严厉的批评。到如今他们检讨的却是,如果当初胆子大一点,再灵活一点,可能对国家的贡献更大。
扶沟县曹里乡顾家村的种棉大户郁长安,去年80亩地产出的6450公斤皮棉全部卖给了国家,他表示今年还要这么做。面对憨厚的农民,副县长王勇智百感交集。他并不掩饰内心的困惑:一些农民对俺有意见,也难怪,人家自家种的棉花,有出高价的不让卖,非让人家吃一半亏,这道理怎么对农民讲?
眼下,棉花生产、收购的目标责任书已经从省里层层签到乡,可是要把合同落实到农户,这后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尤其是如何保证国家及时、足额地收购到新棉,不能不及早加以关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