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早点抓人生观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早点抓人生观教育
陈麒章
我在离休后参加关心下一代活动过程中,听到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们常叹息:如今的孩子衣食无忧,求学条件也挺好,可是,胸怀大志、奋发图强、刻苦用功的不太多,而缺乏志气、被动应付、学为“还债”的不老少。这些现象,令人担忧。症结何在呢?我隐约感到,根本的毛病,可能出于人生目的混沌带来的学习目的模糊。目标不明,何来动力!我曾向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130多位六年级学生及其他两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和两所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作了调查。
“活着为了啥?”大多数学生解答不清或者说得不大对路。“打算怎么活着?长大了想干啥?”答案五花八门。“学习为了啥?”说法也必然模模糊糊。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好些孩子的学习态度都不太端正,连带着出现了一系列的偏向,诸如: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惑于没文化的个体户照样能当“大款”,“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作祟;另方面,受家长期望值过高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重智育轻德育,片面学知识、忽视学做人的也大有人在。许多孩子并未在心目中真正摆进几个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时刻对照和仿效的榜样,却很有些人奉港台明星为“青春偶像”,或者误将从武打影片上看到的帮会流氓当作“英雄好汉”,颇值得注意。
十二三岁的高小生和初中生在做人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思想远未定型,可塑性大,只要启迪适时、教育得法,将其引向正确方向也并非难事。
如今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早熟,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当前现实生活中,影响孩子思想行为的因素和渠道挺多(诸如影视、报刊、各类广告、社会风气、家庭和学校环境,等等),你不抓紧从正面去加强教育、引导,大量的负面因素就会乘隙而入,侵害他们的心灵。我在此提两点建议:
一、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似宜改变一向要等到满15岁、上初三时才正式进行的安排,在小学六年级就做些启蒙工作;进入初中一、二年级时,就要系统地深入地抓好。实践证明,孩子们一旦对人生目的和学习目的有个比较清醒的、正确的认识,不但在学习方面会产生强劲的动力,而且在做人方面也会增强其抵御负面影响的“免疫力”。
二、向青少年进行人生观、学习观教育,家长和老师义不容辞:大量的离、退休老同志在这件事上也可以“老有所为”,能够大有作为。由老同志出面作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只要内容生动、实在,方式方法对路,其收效往往胜过一般的课堂教学。这项活动,如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必将事半功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