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火中凤凰——科威特重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6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火中凤凰
——科威特重建见闻
本报记者陈特安
科威特在过去的1/4世纪里迅速地、令人震惊地走向繁荣。“乌金之国”的这一飞跃曾被誉为“沙漠里的奇迹”。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海湾战争疯狂的炮火也没能泯灭这颗“海湾明珠”的光辉。如今,她拂去了战争烟尘,犹如从火中飞出来的凤凰,显得格外秀丽。
暮春时节,记者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员应邀访问科威特。从屹立于万顷碧波或沙漠腹地之上的一座座油田钻塔到进出于繁忙油港的一艘艘油轮,从林立于闹市的新高楼大厦到遍布郊区村落的一幢幢别墅式居民楼,到处都展示着重建家园热气腾腾的景象。
4月25日,晴空丽日。我们来到著名油城艾哈迈迪科威特石油公司。主人驾车带我们参观油田。这里,平坦的柏油公路穿越沙漠,伸向高擎着长明火炬的石油钻塔,不时还能见到战时被毁的石油设施和“油湖”。主人指着一个最大的油湖颇有感触地说:科威特今天的石油重建是在昨天海湾战争的浩劫后出现的。
据介绍,1991年2月底,当科威特国旗重新在其国土上升起时,这颗昔日的“明珠”已是百孔千疮。全国千余口高压油井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几百口井无法控制原油喷溢,外喷的7500万桶原油形成了大约240个“油湖”;有700多口井着火,燃烧持续时间达7个月之久,每天有近600万桶原油化为灰烬,日损失达1.2亿美元。专家估计,海湾战争点燃的这场石油大火吞噬了科威特石油储量的10—15%;科威特经济命脉的重要阀门艾哈迈迪、阿卜杜拉和舒艾贝三大港口及周围的炼油厂受重创,石油之国经济陷于瘫痪。据有关方面估计,在这片废墟上重建科威特将耗时10年,耗资1000多亿美元。
然而,海湾战火刚熄灭三个年头,充满活力的新科威特就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它的石油生产和石油出口能力已恢复到战前水平。科威特石油公司新闻官贝隆西先生说,科威特的石油生产能力已达日产280万桶,目前限产保价日产200万桶。它在1991年7月就开始变石油进口为出口,石油收入从1991年的11.7亿美元增至1993年的104亿美元。它还新钻了许多油井,重建了“能接受最大油轮”的海上系泊浮筒等许多先进石油设施。
它的交通运输、通信联络等公共设施更臻完善。所有的汽车道都新铺上了沥青,科威特城已有七条环城干线公路,国际高速公路也四通八达,同邻国连成网络,其建设和设计水平都堪称一流。电话系统采用了最新交换技术,全国人口只有160万左右,电话号码已是7位数。
科威特市政和民房建设成绩斐然。无论市区、郊区还是高速公路两旁,融现代建筑和穆斯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居民住宅小楼如雨后春笋,全国犹如一座大型建筑工地。科威特恢复和建立了海水淡化工厂,在水贵如油的国度较好地解决了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在新建的阿拉伯市场和现代超级市场里,货架上进口商品琳琅满目。
科威特为何能从战争重创中迅速崛起?科威特副新闻大臣阿里弗迪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政府的正确决策,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国际的有力支持,是我们重建家园迅速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尽管科威特在重建家园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决心和毅力终将使智慧的科威特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创造出又一个“沙漠里的奇迹”。(附图片)
图为科威特市中心海湾战后修复了的通讯塔。本报记者陈特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