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角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角色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余逸群
目前,无论是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重心过分倾斜在孩子的智力培养和发展上,轻视对孩子社会角色的培养和教育,致使不少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弱化,出现了怕艰苦、自私、唯我独尊、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等偏向,忽视了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这种状况将使孩子们日后难以适应高度社会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孩子的成长过程,即其社会化过程,是指他学习知识技能,掌握行为规范,形成个性品质,从而具备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能力的发展过程。实现孩子的社会化,从个体角度说,必须学习做现代人的本领;从社会角度说,必须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因此,社会角色是我们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目标,又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手段。
就人生发展历程而言,人生下来的理想角色是:好孩子、好学生,然后是好公民、好的就业者、好父母等。在人生社会角色更迭中,前一种角色是后一种角色的发展基础。因此,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先入为主”的社会角色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我们对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孩子尽快进入社会角色作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孩子社会化角色期望是否正确,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就目前学校和家庭教育情况来说,对孩子社会角色的期望偏差的问题是大量存在的。比如,调研显示,“好孩子”、“好学生”在百分之八十五点六的家长、百分之七十二点五的教师的心目中就是“学习好”,“学习好”就是“成绩好”、“分数高”。对孩子社会角色期望的错误,引发了教育指导思想的失误,造成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降低了教育的质量。
二、使孩子养成正确的社会角色概念,是教育的关键。孩子具备正确社会角色概念,是其成人的门坎。倘若孩子对相应社会角色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他的言行就会出问题。
三、孩子的社会角色行为的实现,是教育的目标。从社会角色概念的形成到社会角色行为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帮助和教育孩子完成这一转化过程,是教师和家长的职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