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草原上的工业“明星”——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6
第4版(要闻)
专栏:老少边区行

  草原上的工业“明星”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见闻
本报记者祝谦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一个边境小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4.6万,以牧业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个县一直是牧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如今,它已成为新疆的“明星”县之一,率先跃入自治区财政自给县的行列。
记者带着许多疑问前去采访,汽车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沙丘和沟壑之间穿行,正当疲惫之时,眼前突兀跳出的景象,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过去,仅有几缕炊烟的和什托洛盖镇,现在却变样了。工厂喷吐着雾气,高大的烟囱,飘散着淡淡的青烟,一派生机,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平添了几分壮美。
县委书记高宗麟在和布克赛尔工作了28年。他说:“过去,我们捧着金碗讨饭吃,如今,我们淘出‘金砂’奔富路。”
和布克赛尔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县。现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煤150亿吨,湖盐18亿吨,膨润土13亿吨,石英砂2.5亿吨,芒硝2.4亿吨,还有丰富的黄金、花岗岩、大理石、铬、铀、硅石等。虽然如此“富有”,但是,直到198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才113元。1985年,县财政自给率是21.5%。
面对“贫”“富”悬殊,县委、县政府对“发展门路闭塞,商品意识淡薄,理财观念狭隘”痛下针砭。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制订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区域规划:北牧、中工、南农。确立了“一白(盐)一黑(煤)起家”的方针,努力实现“草原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
观念要变为实践,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并非易事。高宗麟感慨地告诉记者:“万事开头难,咱们这儿是难上加难啊!这儿是牧业县,很多人会吆喝牲口,而吆喝机器、吆喝生意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书记话锋一转,“怎么办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石三鸟:换脑筋,借资金,请能人。咱们在用人上,或许是全国独一份。全县的工厂,都是全权委托,请别人‘包办代替’办起来的。”
记者了解到,建成后产值可达2.1亿元的盐化工厂,是请北京第二化工厂帮助建的;年产120万吨的煤矿,是靠在新疆许多老矿广请能人来建的;年产5万吨的水泥厂,请来的是陕西雁塔水泥厂的技术员;三年产盐100万吨的两个现代化大盐场,由自治区盐业公司援建;电厂托付给乌鲁木齐苇湖梁电厂。其他在建工厂,也都是外请师傅。师傅先“执政”,待徒弟学成后,徒弟再接管。如今,师傅大多回去了,工厂已是“徒弟”当家。
和布克赛尔县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是成功的。至今,全县无一亏损企业。工业发展了,每年拿出500万元左右支援农牧业,修渠引水,建设草库伦,又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全县粮食首次自给有余,牲畜存栏40万头,人均近10头,商品率达56%以上,人均占有头数和商品率,都是自治区最高的县之一。1992年以来,全县经济稳步发展,农牧民人均收入850元。全县的11个乡、镇、场,有8个由县电网供电,3个自备发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7%,巩固率98%。开通了2000门的程控电话,牧民由游牧转向定居。
和布克赛尔,的的确确变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