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工业“搭台”富密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7
第4版(要闻)
专栏:老少边区行

  工业“搭台”富密云
本报记者赵兴林
密云,素有“燕国天府”之称。50年代修建密云水库,22万亩良田被淹没、1000多万株树木被砍伐,105个村庄和5万农民迁出富裕之乡。尔后为保证首都城区居民饮用清洁水和工业用水,80年代密云水库兴起的旅游业被中止;水库周围不能建工厂,即使种地、栽种果树,也不准施化肥、打农药。密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农民收入与京郊其他一些区县拉大了差距。
密云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山里人的贫困生活牵动着党和政府。为帮助密云山区百姓脱贫奔小康,北京市相继推出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兴办科研生产联合体并允许科技人员入股分红以及山区新办企业用电增容免购用电权等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工业“搭台”先行一步的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集团与密云三环啤酒厂组建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生产一线人员实行定员定岗,分配拉开档次,啤酒生产向高产优质、降低能耗跨进了一大步。当年实现利润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两倍多。工业“搭台”,为山区农民打开一条致富路,也为振兴山区经济带来了希望。几年来,市、县工业支农办同志的身影,穿梭于城区有关局与部委办之间。心与心的撞击,迸发出理解的火花。城乡联姻,救活了密云县一批企业;组织科技下乡,帮助上了一批新项目,开发了一批新产品;通过财政拨款赠设备,使埋藏深山的宝藏变成财富。由工业支援农业联合兴办的密云三环啤酒、线路板厂及渔阳、燕落、黄土坎服装厂等上百家企业,年产值近10亿元,创利税近亿元。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300元。
工业“搭台”,给密云山区经济振兴带来新曙光。4月上旬,记者到密云县采访,徐徐暖风荡着不尽的春意,烂漫的桃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在县城北部的山路上,一辆辆满载铁矿石的汽车、拖拉机随处可见。同行的县冶金矿山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来春说,密云县铁矿石探明储量9亿吨。过去因缺资金少设备,老百姓只能望山兴叹。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冶金部拨专款赠设备,还从河北宣化钢铁公司“马万水工程队”调来技术骨干,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开矿一齐上的好势头。去年采矿石156万吨,创利1200多万元,直接服务于矿山建设的个体运输车达600多辆,个人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再加上搞基建、修路、商业服务业,收入很可观。真可谓开一矿、带百业、富一方。
靠山“吃山”,靠水的不能“吃水”怎么办?地处水库北岸的不老屯镇也有门道。这个镇居民中的多数是库区移民,人均耕地半亩,10年前人均收入才百十元。此次采访,从镇长那绽开的笑脸上,可以看到镇办小厂的兴旺。正是由市县支农办穿针引线,市属工业支援设备、资金和技术,将鞋厂、刺绣、景泰蓝、服装加工等16家企业移植过来,给不老屯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去年一举甩掉贫困帽子并跻身于全市亿元乡镇行列。(附图片)
密云县上峪铁矿去年为全乡人均增收九百五十元。
本报记者田永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