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民航近年变化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8
第2版(经济)
专栏:

  民航近年变化多
本报记者刘桂莲
朋友,您乘坐过中国民航的飞机吗?您的印象如何?也许您觉得不尽如人意。然而,您如果了解了我国民航近几年在改革中迅速发展的实际,了解了民航从业人员从上到下那种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劲头,了解了他们近一段时间所做的扎扎实实的工作,我想您一定会有不少新的感想,您也许会说……
  多家办航空,改变了一家独揽的体制,买飞机票不难了
改革开放以来,摆在民航局长面前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买票难。运力不足,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使中国民航打破了只靠国家投资、一统天下的格局。1980年,民航走上了企业化道路。吃了30多年国家补贴的民航,要开始向国家交钱了。1987年,第一家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成立,到目前,全国共有6家骨干航空公司,20多家地方公司,100多个机场。中央、地方共同办民航,大大加快了民航的发展。国内外航线从1980年的181条,增加到1993年的647条,飞行班次由60676次增加到287228次,旅客运输量由343万人次,增加到3383万人次。从1978年到1993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翻了四番,其中,地方办的公司去年的运量已超过民航1978年的水平。
对一般乘客来说,那喷涂着国际、东方、南方以及上海、厦门、海南等各色航空公司标志的飞机似乎没多大区别。但是,中国民航总局企管司的同志说,从只有“CAAC”到中央和地方多家航空公司并存,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改革。在标志变化的背后,是体制的变化,机制的转变。航空公司、机场是经济实体,承担法人承担的责任,有利于走市场经济道路。公司把拓展市场、追求发展视为己任,通过投资、募股、贷款、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运力,不再等上面下指标,局长下指示。短短几年,一张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
  供求关系的变化,促成了服务的竞争,各航空公司着力创名牌
一般来说,在运力和需求相差很大时,服务往往跟不上。
伴随航空公司的增加,运力的上升,部分航线在一定时间出现了买方市场。去年,国务院、民航总局取消了实行40年的凭介绍信购买机票的制度,乘机购票放开。各家航空公司也从市场的变化感受到了竞争:
北京到深圳的航线,1992年有9家航空公司经营,去年增加到19家;
航班平均客座利用率从1986年的89.7%降到去年的72.4%;
某航空公司某次从成都到深圳的航班仅售出一张机票。
买飞机票,乘客可以选择了。一般的选择顺序是:安全信誉、准点正常、服务水准。航班起飞时间、飞机型号等也成为部分乘客的选择因素。新老航空公司为争夺乘客,保住市场,展开了以安全正点和服务质量为核心,争创名牌公司的竞争。
南方航空公司飞的多是热线,竞争也首先在这里展开。他们率先提出了“机票就是请柬”的口号,从售票开始,到运输的全过程,开展“一条龙”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南方航空公司所属湖南公司、厦门公司也喊出了“像抓五星级宾馆服务那样抓机舱服务”的口号,将乘务员分批送到高档宾馆培训。
东方航空公司另辟蹊径。他们选拔最优秀的乘务员成立“凌燕”乘务示范组,把创建一流的机上服务质量作为己任,定期集中飞行,形成规范标准,再分散到各组。“凌燕”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才培训中心”,“凌燕”也创造了5年来旅客满意率100%的纪录。
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更是把创名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把公司制定的运营管理规章称为“企业宪法”,谁违反了谁受罚。公司成立不久就“炒”了五个空姐、两个飞行员。北京今春一次大雾,使上万旅客滞留机场,该公司将自己的乘客拉到天津转飞,打出了一张漂亮牌。
过去,各公司在引进飞机、开拓市场等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现在,则注意解决高速度发展带来的不协调、不配套的矛盾。餐饮、卫生、问讯、信息畅通和航班不正常情况下的服务成为今年服务工作的重点。各航空公司、机场都加强了对不正常航班的管理,除总局的要求外,不少公司还制定了更完善的标准。大连机场提出抓航班信息服务一条龙、航班延误服务一条龙、旅客投诉一条龙。
竞争,带动了服务水平的提高。民航总局最近对10个公司、10个机场的调查显示:旅客满意率达到60%;许多国内航线从飞机机型到配餐,水平已不低于先进国家的一般水平。随着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体制的改革,各航空公司进一步被推向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将是航空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关键,提高服务将越来越变得自觉。
  提高整体水平,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市场中磨合、提高、完善
航空运输业是掌握和使用国际上最新高科技成果的一个行业。发展民航,提高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买几架飞机、修几条跑道就可解决的。通过改革产生的新体制,还需要在市场环境中磨合,在市场的完善中完善自己;硬件的不适应,也要靠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来解决。
“严”字当头,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建设一个好作风,这是我国民航目前在市场中自我完善的重要课题。以“严”字为中心的各项措施正在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制度。飞行、航务、机务、运输、行李、服务,民航所有的岗位,都要进行培训考核,实行上岗合格证制度。民航总局与航空公司、机场公司及油料公司、行材公司等专业公司签订从安全、正点、服务到技改、建设、效益等一系列的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企业法人身上。民航总局要建立全系统的服务监督机制,定期公布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常和服务质量考核情况,让旅客择优选乘。
支撑民航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管理水平和熟练掌握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为此,中国民航1993年向科教事业的投资比1992年增加了5倍,扩大民航学院、飞行学院的培训能力。各管理局把培养大批符合民航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管理者和经营者,当成是振兴和发展民航的当务之急。许多航空公司肯于下本钱,在飞行学院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采取与高校联合、国内与国际联合等方式,培养人才。
航班增加,飞机变大,候机楼、机场和一系列现代化设施都要求跟上。中国民航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开,向世界发出了欢迎外国人入股合办民用机场的某些项目。
在民航发展行进途中,可能还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自觉地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还有距离。服务中“不知道”、“不清楚”、“少废话”等不文明用语,航班延误后信息不灵、工作不衔接,与旅客要求相距很远的安排等等情况也许还会发生。但这正如一位外国朋友所说,改革后的磨合还有个过程,但必须进步才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